肝癌患者肝功能养护:日常护理中的 3 个 “宜”
肝癌患者肝功能养护:日常护理中的 3 个 “宜”
杨洋 西平县中医院
肝脏是人体代谢、解毒、合成营养物质的 “核心器官”,而肝癌患者因肿瘤侵犯、治疗损伤等因素,肝功能常处于脆弱状态。据临床数据显示,约 70% 的肝癌患者在诊断时已伴随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若日常养护不当,可能诱发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会降低治疗耐受性。事实上,肝功能养护并非依赖 “特殊药物” 或 “高价补品”,而是藏在日常护理的细节中。本文将围绕肝癌患者日常护理的 **“宜清淡均衡饮食”“宜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宜稳定情绪与心态”** 三个核心要点,结合肝脏生理功能与肝癌患者的特殊需求,提供可操作的养护方案,帮助患者在生活中逐步改善肝功能,为治疗与康复筑牢基础。
一、宜 “清淡均衡饮食”:为肝脏 “减负”,补充修复能量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负责代谢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同时解毒有害物质。肝癌患者的肝脏代谢能力下降,若饮食不当,会加重肝脏负担,甚至诱发肝功能损伤。因此,“清淡均衡” 是肝癌患者饮食养护的核心原则,需重点关注 “食物选择、烹饪方式、进食习惯” 三个维度。
1. 食物选择:优先 “低负担、高营养”,避开 “伤肝风险”
肝癌患者的饮食需在 “减少肝脏代谢压力” 与 “补充修复所需营养” 之间找到平衡,推荐选择以下类型食物:
优质蛋白质:适量补充,助力肝细胞修复
蛋白质是肝细胞再生的关键原料,但过量摄入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尤其对于肝功能不全者)。建议选择 “低脂、易吸收” 的优质蛋白,如清蒸鱼(鲈鱼、鳕鱼,每周 2-3 次,每次 50-75g)、去皮鸡胸肉(切碎煮软,避免油炸)、鸡蛋(每日 1 个,以蒸蛋羹、水煮蛋为主,蛋黄适量,避免过量)、豆腐(嫩豆腐、豆腐脑,植物蛋白更易代谢)。需注意:若患者已出现肝性脑病(如意识模糊、行为异常),需在医生指导下限制蛋白质摄入,避免氨代谢紊乱加重病情。
碳水化合物:选 “慢吸收” 类型,稳定血糖与能量
碳水化合物是肝脏代谢的 “基础能量来源”,可减少脂肪分解对肝脏的负担。建议选择 “低升糖、高纤维” 的碳水,如小米粥、软米饭、全麦面包(去硬边)、山药、南瓜(蒸或煮,避免加糖)。避免精制糖(如糖果、含糖饮料、甜点),这类食物会快速升高血糖,刺激肝脏合成脂肪,增加脂肪肝风险。
蔬果:选 “温和、低纤维”,保护消化道与肝脏
新鲜蔬果富含维生素(如维生素 C、B 族维生素)与矿物质,有助于减轻肝脏氧化损伤,但需避免 “高纤维、刺激性” 品种。推荐选择:煮熟的胡萝卜(富含 β- 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 A,促进肝细胞修复)、冬瓜(利水消肿,适合伴随腹水的患者)、菠菜(焯水后煮软,减少草酸)、苹果(蒸熟后食用,果胶更易吸收,保护肠黏膜,减少毒素进入肝脏)、香蕉(成熟香蕉,补充钾元素,预防电解质紊乱)。避免生冷蔬果(如凉拌菜、冰水果)、粗纤维蔬果(如芹菜、韭菜),以防刺激消化道,增加肝脏解毒负担。
避免 “伤肝食物”:减少肝脏代谢压力
严格避免高脂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这类食物会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加重脂肪肝;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大蒜、芥末),以防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炎症,间接影响肝功能;避免霉变食物(如发霉的花生、玉米),其中的黄曲霉素是肝癌的明确诱因,会直接损伤肝细胞;严格禁酒,酒精需通过肝脏代谢,会直接破坏肝细胞,加速肝功能恶化,即使是 “少量红酒” 也需避免。
2. 烹饪方式:以 “蒸、煮、炖” 为主,减少 “额外损伤”
烹饪方式直接影响食物的 “代谢负担” 与 “营养保留”,肝癌患者的饮食需遵循 “少油、少盐、少调料” 原则:
优先选择蒸(如蒸蛋羹、清蒸鱼)、煮(如小米粥、蔬菜汤)、炖(如鸡肉炖山药),这些方式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且食物质地柔软,易吸收,减少肝脏代谢压力;
避免煎、炸、烤(如炸鸡、烤肉),这类烹饪会产生油脂氧化物,增加肝脏解毒负担;
调味以 “清淡” 为主,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 3-5g(约半啤酒瓶盖),避免酱油、咸菜、腌肉等高盐食物,以防钠水潴留,加重腹水;
避免使用过多调味料(如味精、鸡精、酱料),部分调味料含添加剂,需通过肝脏代谢,增加肝脏负担。
3. 进食习惯:“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减轻消化负担
肝癌患者常伴随胃肠道功能减弱,若一次性进食过多,会加重胃肠道与肝脏的双重负担:
建议每日分为 5-6 餐,每餐量控制在 “七分饱”,如早餐(小米粥 + 蒸蛋羹)、上午加餐(苹果泥)、午餐(软米饭 + 清蒸鱼 + 煮冬瓜)、下午加餐(香蕉)、晚餐(蔬菜粥 + 豆腐脑)、睡前加餐(温牛奶,乳糖不耐受者选无乳糖牛奶);
进食时细嚼慢咽,每口食物咀嚼 15-20 次,将食物充分磨碎,减少胃肠道消化压力,间接减轻肝脏代谢负担;
避免睡前 1 小时内进食,以防食物在胃肠道内滞留,影响睡眠质量,而睡眠不足会进一步影响肝功能修复。
二、宜 “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为肝脏 “充电”,改善代谢功能
肝脏的修复与代谢具有 “昼夜节律”,夜间是肝细胞再生的关键时期;而适度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肝脏营养供应与毒素排出。肝癌患者需通过 “规律作息” 与 “适度运动”,为肝功能养护提供 “外部支持”。
1. 规律作息:抓住 “肝脏修复黄金期”,避免熬夜
中医认为 “肝主藏血,夜间 23:00-3:00 是肝脏修复的黄金期”,现代医学也证实,夜间睡眠时,肝脏血流量增加,肝细胞再生速度加快。肝癌患者若长期熬夜,会打乱肝脏节律,影响肝细胞修复,加重肝功能损伤:
建议每日固定睡眠时间,如晚上 22:30 前准备入睡,保证每晚 7-8 小时睡眠;
睡前 1 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电子屏幕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质量;
若伴随失眠(肝癌患者常见症状,与疼痛、焦虑相关),可通过睡前泡脚(水温 37-40℃,时间 15-20 分钟)、听舒缓音乐、喝温牛奶(不含糖)等方式改善;若失眠严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助眠药物(如唑吡坦),避免因长期失眠影响肝功能。
避免 “过度卧床”,部分患者因担心病情,长期卧床休息,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肝脏血流量减少,反而不利于肝功能恢复。建议每日固定起床时间,如早上 7:00 左右起床,形成规律的作息节律。
2. 适度运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改善肝脏循环
适度运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加肝脏血流量,为肝细胞提供更多氧气与营养;同时能改善胃肠道功能,减少毒素吸收,减轻肝脏解毒负担。但肝癌患者需避免 “过度运动”,以防体力透支,加重病情:
运动类型:选择 “温和、低强度” 运动
优先选择散步(每日 2 次,每次 10-15 分钟,速度以 “不喘气、不乏力” 为宜)、太极拳(简化版,动作缓慢,能调节呼吸,改善心态)、室内瑜伽(温和的拉伸动作,如猫式、婴儿式,避免弯腰、憋气动作)。避免高强度运动(如跑步、游泳、球类运动)、剧烈运动(如举重、快速仰卧起坐),以防增加肝脏负担,甚至诱发肿瘤破裂(罕见,但需警惕)。
运动原则:“循序渐进、动态调整”
运动前需进行 5 分钟热身(如慢走、轻柔拉伸),避免突然运动;运动强度以 “运动后轻微出汗、无明显乏力” 为度,若运动中出现头晕、腹痛、乏力加重,需立即停止休息;
肝功能稳定、体力较好的患者:可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如从每日 10 分钟散步,每周增加 5 分钟,直至每次 20-30 分钟;
肝功能不全、伴随腹水或乏力的患者:以 “床上活动” 为主,如翻身、抬腿(每次 5-10 分钟),待体力改善后再过渡到床边站立、缓慢行走。
运动时间:避开 “饭后与高温时段”
避免饭后立即运动(饭后 1 小时内),以防影响消化,加重胃肠道负担;避免在高温时段(如中午 11:00-15:00)运动,以防中暑,增加肝脏代谢压力;建议选择上午 9:00-10:00、下午 16:00-17:00 运动,此时气温适宜,身体状态较好。
三、宜 “稳定情绪与心态”:为肝脏 “减压”,避免 “情绪伤肝”
中医有 “怒伤肝” 的说法,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愤怒)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肝功能:长期负面情绪会导致体内皮质醇、肾上腺素等激素升高,增加肝脏炎症反应,抑制肝细胞再生;同时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毒素吸收增加,加重肝脏解毒负担。肝癌患者因病情担忧、治疗副作用等因素,易出现情绪问题,需通过 “情绪调节” 为肝脏 “减压”。
1. 识别 “情绪信号”,及时干预
肝癌患者常见的负面情绪包括焦虑(担心治疗效果、病情进展)、抑郁(情绪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愤怒(对疾病的不满、对家人的抱怨),这些情绪若长期积压,会直接影响肝功能。家属需协助患者识别 “情绪信号”:
若患者出现睡眠质量下降(如入睡困难、多梦)、食欲明显减少、不愿与人交流、反复提及 “活着没意思” 等表现,可能是抑郁情绪的信号;
若患者出现坐立不安、反复询问病情、对细微变化过度紧张(如轻微乏力就担心肝功能恶化),可能是焦虑情绪的信号。
一旦发现这些信号,需及时干预:家属可与患者耐心沟通,倾听患者的担忧,避免说 “别担心”“会好的” 等空洞安慰,而是通过 “具体行动” 缓解焦虑,如 “我们一起整理今天的检查报告,看看肝功能指标有没有改善”“明天我们一起去公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若情绪问题持续超过 2 周,需寻求专业心理帮助(如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避免因情绪问题影响肝功能。
2. 学习 “情绪调节技巧”,主动减压
患者可通过简单的情绪调节技巧,主动缓解负面情绪,减少对肝功能的影响:
深呼吸放松法:每日早晚各 1 次,每次 5-10 分钟。平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缓慢吸气(4 秒),让空气充满腹部,再缓慢呼气(6 秒),重复多次。深呼吸能激活副交感神经,缓解紧张情绪,降低体内应激激素水平,减轻肝脏炎症反应。
正念冥想:借助手机 APP(如 “潮汐”“小睡眠”)中的正念冥想引导,每日 10 分钟。专注于自己的呼吸与身体感受,不刻意对抗负面想法,而是 “觉察” 并 “接纳” 它们,减少情绪对身体的影响。研究表明,长期正念冥想能降低肝癌患者的焦虑评分,改善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
兴趣转移法:培养简单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舒缓的古典音乐、轻音乐)、绘画(水彩画、简笔画,无需专业技巧,重点是放松)、种植绿植(如多肉、绿萝,照料植物的过程能转移对病情的关注,获得成就感)。兴趣爱好能丰富患者的精神生活,减少负面情绪的滋生。
3. 构建 “支持系统”,减少孤独感
肝癌患者的情绪调节离不开家人、朋友的支持,构建 “支持系统” 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家属需保持 “稳定的心态”,避免在患者面前表现出焦虑、恐慌,而是以 “积极、从容” 的态度陪伴患者,如 “我们一起面对,有问题我们及时找医生,总会有解决办法”;
鼓励患者与其他肝癌患者交流(如加入正规医院的病友群、参加医院组织的病友交流会),患者之间的 “共情” 能让彼此感受到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分享康复经验也能增强患者的信心;
若患者不愿与人交流,家属可陪伴患者做一些 “安静的活动”,如一起看电影(轻松的喜剧片)、读故事书,通过 “陪伴” 传递关爱,减少患者的孤独感。
四、肝功能养护的 “额外提醒”:细节决定效果
除了上述三个 “宜”,肝癌患者的肝功能养护还需关注以下细节,避免因 “小疏忽” 影响养护效果:
定期监测肝功能:每月复查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每 3-6 个月复查肝脏影像学检查(如 B 超、CT),及时发现肝功能异常,调整养护方案;
谨慎用药:避免自行服用药物(包括中药、保健品),多数药物需通过肝脏代谢,可能加重肝功能损伤。若需服用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对肝脏影响小” 的品种,并定期监测肝功能;
预防感染:肝癌患者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感染会加重肝脏炎症反应,影响肝功能。日常需注意保暖,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勤洗手,保持口腔、皮肤清洁;
避免劳累:除了避免体力劳累,还需避免 “精神劳累”,如长时间思考、过度关注病情。建议患者每日留出 “放松时间”,如午睡 30 分钟、下午听音乐 1 小时,让身心得到充分休息。
结语
肝癌患者的肝功能养护是一项 “长期且细致” 的工作,并非依赖 “特殊方法”,而是藏在 “清淡的每一餐、规律的每一晚、平和的每一刻” 中。“清淡均衡饮食” 为肝脏减少负担、补充能量,“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 为肝脏创造修复条件,“稳定情绪与心态” 为肝脏减少额外损伤 —— 这三个 “宜” 相互配合,共同守护肝功能。
家属在护理过程中,需多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如饮食后是否腹胀、运动后是否乏力)与情绪变化,灵活调整养护方案;患者则需保持耐心,理解肝功能养护是 “循序渐进” 的过程,避免因 “短期内指标无明显改善” 而放弃。记住,每一个科学的护理细节,都是在为肝功能修复 “添砖加瓦”,为后续治疗与康复打下坚实基础。若在养护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如黄疸、腹水),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与养护方案,切勿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