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背后的 “真凶”:中医 “药食同源” 不是噱头:生姜驱寒、山药健脾,这些家常食材藏着养生力

眩晕背后的 真凶”:中医 药食同源 不是噱头:生姜驱寒、山药健脾,这些家常食材藏着养生力

张咏冬 黄河三门峡医院

咱们生活里总有人喊 头晕”,尤其那种天旋地转、站都站不稳的眩晕,有人以为是没睡好,有人觉得是血压高,可按西医查半天,指标可能啥毛病没有。这时候别忽略了中医的说法 —— 很多眩晕背后,其实是身体里的 小失衡 在捣乱,而解决这些问题的 帮手”,可能就藏在你家厨房的菜篮里。中医说的 药食同源 真不是唬人的噱头,就拿生姜、山药来说,平时炒菜煲汤常用,可它们对付眩晕相关的小毛病,比你想的管用多了,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说。

先说说中医眼里,眩晕到底是咋来的。跟西医查血管、查神经不一样,中医看眩晕,更像 找身体里的小麻烦”。最常见的一种,是 寒邪找上门”。比如冬天穿太少,冷风往脖子里灌;或者夏天贪凉,对着空调直吹,喝冰饮喝得猛,这些 寒气 就会钻进身体里。寒气一堵,气血就没法顺畅跑,脑袋得不到足够的滋养,就容易晕乎乎的,有时候还会带着脖子发僵、后背发冷,甚至想吐。这种眩晕,往往一遇冷就加重,捂个暖水袋、喝杯热汤能稍微舒服点,这就是寒气在 作祟”。

还有一种常见的 真凶”,是 脾胃虚了”。咱常说 脾胃是后天之本”,就是说吃进去的东西,得靠脾胃消化吸收,变成气血养着全身。要是平时总吃油腻的、生冷的,或者三餐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脾胃就会慢慢 累垮”。脾胃一虚,气血生成就少了,脑袋 饿 得慌,自然会晕;而且脾虚还容易生 湿气”,湿气像雾一样裹着脑袋,人会觉得头重脚轻,晕得沉乎乎的,连带着没胃口、大便黏马桶,这都是脾胃虚弱在 搞事情”。

除了这两种,还有 肝火旺”“肾虚” 也可能引发眩晕,但相对少见,咱先聚焦最贴近生活的 寒邪  脾虚”,看看厨房食材怎么对付它们 —— 这就轮到 药食同源 登场了。

先说生姜,这东西家家都有,炒菜炝锅、炖肉去腥都用它,可它驱寒的本事,对付 寒邪型眩晕 特别好用。中医里生姜是 温性 的,就像一把小暖炉,能把身体里的寒气赶出去。比如你刚淋了雨、吹了冷风,感觉脑袋发沉、有点晕,赶紧切几片生姜,煮一碗生姜红糖水,趁热喝下去,没一会儿就会觉得身子发暖,脑袋也清爽多了。这是因为生姜能打通被寒气堵住的气血通道,让气血重新往脑袋里跑,眩晕自然就缓解了。

还有更简单的用法:平时容易受寒气的人,早上吃早饭时,就着粥嚼一两片生姜,不用多,薄薄几片就行,能帮着身体挡住一天的寒气,减少因为受凉引发眩晕的机会。不过要注意,生姜别晚上吃太多,晚上身体要 收敛”,吃多了温性的生姜,可能会影响睡眠,这点得记牢。

再说说山药,它可是 健脾 的好帮手,对付 脾虚型眩晕 特别对症。山药性子温和,不管是蒸着吃、煮着吃,还是跟大米一起熬粥,都能慢慢补脾胃。比如有人总觉得晕得沉,没力气,吃不下饭,这时候可以每天用山药和小米一起熬粥,山药去皮切小块,跟小米一起煮到软烂,放一点点盐或者糖调味。喝上几天,会发现胃口变好了,身上有力气了,眩晕也轻了 —— 这就是山药在帮脾胃 加油”,让脾胃能好好生成气血,脑袋不 饿 了,自然就不晕了。

山药还有个好处,不挑人,老人小孩都能吃。比如家里老人总犯头晕,检查也没大毛病,就可以经常用山药炖排骨、炖鸡汤,既能补营养,又能健脾,比吃些没头绪的补品管用多了。不过选山药要注意,尽量选那种面一点、糯一点的,比如铁棍山药,这种山药的 药性 更足,健脾效果更好,脆山药更适合炒菜,养生效果稍弱一点。

除了生姜和山药,还有些家常食材也能帮着调理眩晕相关的小问题。比如对付寒邪,除了生姜,葱白也管用 —— 感冒初期头晕、怕冷,煮碗葱白生姜水,效果不比生姜红糖水差;对付脾虚,除了山药,莲子、芡实也很好,煮粥时放一把,能帮着脾胃 收住 营养,不让气血白白流失。这些食材都不是什么稀罕物,在菜市场、超市随手就能买到,比吃药方便,还没副作用,这就是 药食同源 的妙处 —— 不用刻意养生,把日常吃饭的小事做好,就能护着身体不犯晕。

不过得提醒一句,“药食同源” 不是 万能药”。如果眩晕很频繁,晕得站都站不住,或者伴有呕吐、视力模糊、手脚发麻这些情况,那肯定不是简单的寒邪、脾虚能解释的,得赶紧去医院查,排除西医说的脑血管、颈椎问题。食材调理更适合 轻微的、偶尔的 眩晕,或者作为大病后的辅助调理,可别把它当 救命稻草”,耽误了正经治疗。

另外,用食材养生也得 对症”。比如生姜是温性的,要是你本身容易上火,老口干舌燥、长口疮,那就不能多吃生姜,不然火会更大;山药是补的,要是你大便干结、肚子胀,吃多了山药可能会更堵。所以用的时候得看看自己的体质,别盲目跟着吃,实在拿不准,问问家里懂中医的长辈,或者社区医院的中医,花不了几分钟,能避免走弯路。

其实 药食同源 的核心,就是 把吃饭变成养生”。不用刻意买昂贵的补品,不用记复杂的养生理论,就从每天的餐桌入手:受凉了喝碗生姜水,脾虚了喝碗山药粥,把这些家常食材用对了,身体少出小毛病,眩晕自然就离你远了。咱们普通人养生,不就图个简单、方便、管用吗?这些藏在厨房的 养生力”,恰恰满足了这点。

下次再犯眩晕,别光想着 “歇会儿就好”,先想想是不是寒气重了、脾胃虚了,去厨房找对应的食材试试。慢慢你会发现,中医说的 “药食同源” 真不是噱头,而是藏在柴米油盐里的智慧 —— 把日子过好,把饭吃对,身体自然就会给你好反馈,眩晕这些小麻烦,也就悄悄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