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毒攻毒” 是真的吗?认识中药里的有毒药材与安全使用
“以毒攻毒” 是真的吗?认识中药里的有毒药材与安全使用
冯波 光山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在中医药的浩瀚文化中,“以毒攻毒” 的说法流传已久,武侠小说里常有用剧毒之物炼制解药的情节,现实中医疗中也确实存在利用有毒药材治病的情况。这不禁让人好奇,“以毒攻毒” 究竟是科学事实,还是神秘传说?中药里的有毒药材又该如何安全使用?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揭开 “以毒攻毒” 背后的科学真相。
一、追根溯源:理解 “以毒攻毒” 的内涵
在中医药理论中,“毒” 的概念较为宽泛,具有多重含义。一方面,“毒” 指药物的偏性。中药治病的原理正是利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失衡状态,《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提到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这里的 “毒” 就代表药物作用的强弱和峻猛程度。像附子性大热,能回阳救逆,其热性便是一种 “偏性之毒”,对于阳气衰微的患者,可借助这种偏性来调整机体状态。
另一方面,“毒” 也指药物对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这类有毒药材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当使用不当,如剂量过大、服用时间过长或配伍不合理时,会对人体的组织、器官造成损害,引发中毒症状。而 “以毒攻毒”,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有毒药物的特性,针对某些顽固病症或病邪深重的情况,通过其特殊作用来祛除病邪、治疗疾病。例如,治疗一些恶性肿瘤、顽癣恶疮等,会用到部分有毒药材,以达到攻坚散结、解毒消肿的目的。
二、常见有毒药材:危险与疗效并存
(一)附子:回阳救逆的 “双刃剑”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被视为温里药中的 “猛将”。它具有强大的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效,常用于治疗亡阳证、阳虚证以及寒湿痹痛等。附子中含有的乌头碱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同时也是毒性成分。乌头碱能兴奋迷走神经,增强心肌收缩力,但剂量过大时,会导致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甚至死亡。在临床使用中,附子通常需要经过炮制,如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等,炮制过程可使乌头碱水解为毒性较小的乌头次碱和乌头原碱,降低毒性。即便如此,使用附子仍需严格控制剂量,一般入汤剂的常用量为 3 - 15 克,且必须先煎 0.5 - 1 小时,直至口尝无麻舌感,才能确保安全。
(二)斑蝥:破血逐瘀的 “小毒虫”
斑蝥是芫青科昆虫斑蝥或南方大斑蝥的干燥体,具有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癥瘕、经闭、顽癣、瘰疬等病症。斑蝥含有斑蝥素,这是一种强烈的皮肤发赤、发泡剂,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口服后可引起口腔、食管、胃黏膜充血、糜烂及溃疡,还会损伤肾脏,出现血尿、蛋白尿等症状。正因毒性剧烈,斑蝥的用量需严格把控,内服多入丸散,剂量为 0.03 - 0.06 克,外用也需谨慎,不可大面积使用。
(三)马钱子:通络止痛的 “剧毒之药”
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作用,常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打损伤等。马钱子中主要的毒性成分是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它们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高度选择性兴奋作用,可使脊髓反射兴奋性增强,引起强直性惊厥。马钱子使用不当极易中毒,中毒症状表现为颈部僵硬、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严重者可因呼吸肌痉挛窒息而死。在临床应用中,马钱子需经过砂烫或油炸等炮制方法降低毒性,内服多入丸散,一日用量控制在 0.3 - 0.6 克。
三、安全使用:把控有毒药材的 “生命线”
(一)严格炮制,降低毒性
炮制是降低有毒药材毒性的重要手段。除了前文提到的附子、马钱子的炮制方法,还有许多其他方式。例如,半夏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如清半夏(用白矾炮制)、姜半夏(用生姜和白矾炮制)、法半夏(用甘草、生石灰炮制),可降低其刺激性和毒性,同时改变药物性能,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现代研究表明,炮制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能使有毒成分的含量降低或结构改变,从而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在使用有毒药材时,一定要选用经过规范炮制的饮片,不可自行采集或使用未经处理的原生药材。
(二)遵循医嘱,合理配伍
有毒药材的使用必须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准确把握用药剂量和疗程。同时,通过合理的配伍,利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制约毒性、增强疗效。如生姜能解半夏、南星之毒,绿豆可解巴豆之毒,这种配伍关系在中医药中被称为 “相畏”“相杀”。在经典方剂中,也有许多巧妙的配伍范例,如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宣肺散寒,附子温肾助阳,细辛通彻表里,三者配伍,既能增强温阳散寒的功效,又可减轻附子的毒性。患者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擅自搭配使用有毒药材,以免发生危险。
(三)密切观察,及时应对
在使用有毒药材治疗期间,患者和家属要密切观察身体反应。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不适症状,哪怕症状轻微,也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中毒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催吐、洗胃、导泻、使用解毒剂等。此外,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等指标也很重要,因为许多有毒药材会对肝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通过监测指标可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调整治疗方案。
“以毒攻毒” 在中医药中确实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但有毒药材的使用如同在钢丝上行走,必须谨慎对待。了解有毒药材的特性,严格遵循安全使用原则,既能发挥其独特的治疗作用,又能避免中毒风险。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对有毒药材的认识和应用,正是古人智慧与现代科学结合的生动体现,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