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愈合有妙招:普外科术后敷料更换与护理全攻略
伤口愈合有妙招:普外科术后敷料更换与护理全攻略
王春艳 确山县人民医院
做完普外科手术,伤口就像一个需要精心呵护的 “小花园”,术后敷料更换与护理便是帮助它茁壮成长、顺利愈合的关键 “园丁”。合理的敷料更换与科学的护理,不仅能预防感染,还能加速伤口愈合进程,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接下来,我们就一同解锁普外科术后敷料更换与护理的全攻略。
一、认识术后敷料的重要性
术后敷料可不是简单的 “一块布”,它有着多重重要作用。首先,敷料能够隔离外界环境,阻挡灰尘、细菌等污染物与伤口直接接触,就像给伤口穿上了一层 “防护服”,降低感染风险。其次,合适的敷料可以吸收伤口渗出的组织液,保持伤口适度湿润。这听起来或许有些矛盾,湿润的环境难道不会滋生细菌吗?实际上,医学研究表明,适度湿润的环境更有利于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促进伤口愈合。最后,敷料还能起到固定伤口周围皮肤、减轻摩擦的作用,避免伤口受到外力拉扯而裂开,为伤口愈合提供稳定的外部条件。
二、敷料更换前的准备工作
(一)物品准备
在进行敷料更换前,要准备好齐全的物品。首先是敷料,常见的有纱布敷料、透明敷料、水胶体敷料等。不同类型的敷料适用于不同的伤口情况,比如纱布敷料适用于渗出液较多的伤口,透明敷料则便于观察伤口情况。其次,需要准备碘伏、棉签等消毒用品,碘伏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有效杀灭伤口周围的细菌。此外,还应准备镊子、医用手套、一次性治疗盘等工具,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二)环境准备
更换敷料时,要选择一个清洁、安静的环境。提前关闭门窗,避免对流风,防止空气中的灰尘、细菌飘落至伤口。可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桌面、地面,做好环境清洁工作。同时,要确保室内温度适宜,一般在 22 - 24℃,避免患者因受凉或过热而感到不适。
(三)患者准备
在更换敷料前,要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帮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充分暴露伤口,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伤口情况,如有发热、伤口剧烈疼痛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三、敷料更换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拆除旧敷料
戴上医用手套,用镊子轻轻揭起旧敷料的一角,沿着与伤口平行的方向缓慢撕下。如果敷料与伤口粘连紧密,不要强行撕扯,可以用生理盐水浸湿敷料,待其软化后再小心揭除,以免损伤新生的肉芽组织。在拆除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旧敷料上渗出液的颜色、量和气味,这对于判断伤口的愈合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二)伤口消毒
用镊子夹取蘸有碘伏的棉签,以伤口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进行消毒,消毒范围要超出伤口边缘 3 - 5 厘米。消毒时要注意棉签不能重复使用,一根棉签只能消毒一次,避免交叉感染。一般消毒 2 - 3 遍,确保伤口周围皮肤彻底清洁。
(三)更换新敷料
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将其覆盖在伤口上。如果使用纱布敷料,要确保纱布完全覆盖伤口,并用胶布妥善固定。胶布的粘贴方向应与身体长轴平行,避免垂直粘贴,防止因肢体活动导致胶布松动。如果是透明敷料,要将其平整地贴在伤口上,排除敷料下的空气,使其与皮肤紧密贴合。
四、术后伤口护理要点
(一)观察伤口情况
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血、渗液、化脓等情况。正常情况下,伤口在术后 1 - 2 天内会有少量血性渗出液,之后渗出液逐渐减少。如果发现伤口渗出液突然增多,颜色变为黄色、绿色,伴有异味,或者伤口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疼痛加剧,可能是发生了感染,应立即就医。
(二)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要避免伤口沾水。洗澡时可以使用防水敷料覆盖伤口,或者采用擦浴的方式,尽量避开伤口部位。如果不小心让伤口沾了水,要及时用干净的毛巾吸干水分,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消毒和更换敷料。同时,要保持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及时清理汗液、分泌物等。
(三)饮食调理
合理的饮食对于伤口愈合至关重要。患者应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蛋白质是细胞修复和再生的重要原料。同时,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 C 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利于伤口愈合;锌元素也有助于伤口的修复。此外,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鲜等易过敏食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四)适当活动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早期的床上活动,如翻身、四肢活动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肺部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着身体恢复,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如下床走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防止伤口裂开。
五、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
(一)伤口疼痛
术后伤口疼痛是常见现象。如果疼痛较轻,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如果疼痛较为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止痛药物。同时,在更换敷料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刺激伤口,加重疼痛。
(二)伤口瘙痒
伤口在愈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瘙痒的感觉,这是因为新生的神经和血管在生长。此时,患者千万不要搔抓伤口,以免抓破皮肤导致感染。可以轻轻拍打伤口周围皮肤,或者用冷敷的方法缓解瘙痒。
(三)胶布过敏
部分患者可能会对胶布过敏,表现为胶布粘贴部位皮肤发红、瘙痒,出现皮疹等。如果发生过敏,应立即去除胶布,用生理盐水清洗过敏部位,然后涂抹抗过敏药膏。必要时,可以选择低敏胶布或者使用其他固定方式。
普外科术后的敷料更换与护理是一个细致且重要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关系着伤口的愈合和患者的康复。通过正确的敷料更换操作和科学的护理方法,我们能够为伤口营造良好的愈合环境,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病痛,恢复健康。希望这份全攻略能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实用的指导,让术后康复之路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