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还是不切?乳腺结节的 “良恶性” 判断与处理指南
切还是不切?乳腺结节的 “良恶性” 判断与处理指南
张书华 驻马店市确山县留庄镇卫生院普外科
在乳腺疾病高发的当下,乳腺结节成为许多女性体检报告上的 “常客”。数据显示,我国女性乳腺结节检出率高达 30% - 50% ,面对这一结果,不少人陷入焦虑:这个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到底需不需要手术切除?乳腺结节并非单一疾病,其性质不同,处理方式差异巨大。深入了解乳腺结节的 “良恶性” 判断方法与处理策略,对患者正确应对疾病、保障乳腺健康至关重要。
一、认识乳腺结节:定义与常见类型
乳腺结节是影像学检查中对乳腺内异常团块的一种描述,并非疾病的名称。在乳腺超声、乳腺 X 线摄影(钼靶)、乳腺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报告中,常出现 “乳腺结节” 字样。从病理角度来看,乳腺结节涵盖多种情况,可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两大类。
良性乳腺结节最为常见,包括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结节、乳腺囊肿等。乳腺纤维腺瘤多发生于青年女性,由乳腺纤维细胞对雌激素敏感性异常增高所致,表现为乳房内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表面光滑,质地较硬,活动度良好,多无明显疼痛,生长缓慢 。乳腺增生结节与内分泌紊乱密切相关,常见于 30 - 50 岁女性,患者常感觉乳房胀痛,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乳房内可触及多个结节,大小不一,质地韧,边界不清 。乳腺囊肿则是由于乳腺导管堵塞,乳汁或分泌物积聚形成,多数为单发,囊肿内充满液体,触之有囊性感,一般无疼痛。
恶性乳腺结节主要指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乳腺癌多表现为无痛性乳房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等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肿块会逐渐增大,侵犯周围组织,导致乳房外形改变,甚至发生远处转移,危及生命。
二、“良恶性” 判断:多维度检查与评估
准确判断乳腺结节的良恶性,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目前,主要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评估。
(一)临床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对患者乳房进行初步检查。视诊主要观察乳房外形是否对称,皮肤有无红肿、凹陷、橘皮样改变,乳头是否有内陷、溢液等情况。触诊时,医生会用手指指腹轻柔触摸乳房各个象限,检查结节的位置、大小、数量、质地、边界、活动度以及有无压痛等。一般来说,良性结节质地较软或中等,边界清晰,活动度好;而恶性结节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 。但临床检查的主观性较强,仅能作为初步判断,还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二)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是乳腺结节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无辐射、价格便宜等优点,尤其适合年轻女性和致密型乳腺的检查。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结节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血流情况等,通过这些特征判断结节的良恶性。一般来说,良性结节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血流信号不丰富;而恶性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呈毛刺状或蟹足样,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微小钙化灶,血流信号丰富 。超声检查还可以对结节进行 BI - RADS(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乳腺 X 线摄影(钼靶):对乳腺钙化灶的检出敏感性高,是诊断乳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大、乳腺腺体相对疏松的女性。在钼靶检查中,良性结节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肿块,可能伴有粗大钙化;恶性结节则常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肿块,伴有细小多形性或线样分支状钙化 。但钼靶检查有一定的辐射,对年轻女性、致密型乳腺的病变检出率较低,且难以鉴别乳腺结节的囊实性。
乳腺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对乳腺病变的敏感性高,能够发现较小的病灶,尤其适用于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乳腺癌术前分期以及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MRI 检查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结节的形态、大小、信号特点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通过动态增强扫描还可以了解结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但 MRI 检查价格较高,检查时间长,且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适合进行此项检查。
(三)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判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 “金标准”,主要包括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空心针穿刺活检。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用细针抽取结节内的细胞进行涂片检查,操作简单,创伤小,但由于获取的细胞量较少,诊断准确性相对较低,多用于初步筛查。空心针穿刺活检则是用空心针获取结节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能够明确结节的病理类型和细胞形态,诊断准确性高,是目前临床常用的确诊方法 。对于高度怀疑恶性的结节,一般建议进行空心针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三、处理策略:依据性质,精准治疗
根据乳腺结节的良恶性判断结果,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处理方案。
(一)良性结节的处理
对于较小、无症状、BI - RADS 分类为 2 - 3 类的良性结节,一般建议定期复查,观察结节的变化。复查时间间隔根据结节情况而定,通常每 3 - 6 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每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在观察过程中,如果结节大小、形态、血流等情况无明显变化,可继续定期复查;若结节短期内迅速增大(如 6 个月内体积增大超过 20%)、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或 BI - RADS 分类升级,可考虑手术切除 。手术方式主要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微创手术如真空辅助乳腺旋切术,具有切口小、美观、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患者青睐。
对于较大的良性结节,如乳腺纤维腺瘤直径超过 3 厘米,或虽然结节较小但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强烈要求手术的,也可选择手术切除。此外,对于乳腺增生结节引起乳房疼痛症状明显,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也可考虑手术切除部分增生组织,以缓解症状。
(二)恶性结节的处理
一旦确诊为恶性结节(乳腺癌),应尽早进行综合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乳房全切术、保乳手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肿瘤分期、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保乳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乳房,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后还需进行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化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灭癌细胞,可在手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手术后(辅助化疗)进行,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消灭潜在的微小转移灶。放疗则是利用放射线照射肿瘤部位,杀死癌细胞,主要用于保乳手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较多或肿瘤较大的患者。内分泌治疗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通过使用药物抑制雌激素对肿瘤细胞的刺激,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治疗方法,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靶点进行精准打击,免疫治疗则通过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这些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
乳腺结节的 “切” 与 “不切”,需经过严谨的 “良恶性” 判断和全面的病情评估。患者发现乳腺结节后,不必过度恐慌,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结节性质,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等,有助于维持乳腺健康,降低乳腺疾病的发生风险。若在应对乳腺结节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随时与医生沟通,获取专业的指导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