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放疗后口干、喉咙痛?实用护理技巧帮你缓解不适

头颈部放疗后口干、喉咙痛?实用护理技巧帮你缓解不适

常玉霞  林州市人民医院放疗一科

头颈部肿瘤(如鼻咽癌、喉癌、口腔癌等)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尤其是唾液腺、口腔黏膜和咽喉部组织,导致口干、喉咙痛等放射性黏膜炎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放疗开始后 2 - 3 周出现,随着放疗次数增加而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睡眠和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放疗中断,影响治疗效果。掌握科学的护理技巧,及时缓解口干、喉咙痛等不适,对保证放疗顺利进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放疗相关性口干:原因与基础护理原则

口干(口腔干燥症)是头颈部放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 80% 以上,主要因放射线损伤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唾液黏稠度增加所致。正常成人每天分泌唾液约 1000 - 1500 毫升,放疗后唾液分泌量可减少 50% 以上,严重者甚至不足 100 毫升 / 天,导致口腔润滑不足、自洁能力下降,出现口腔黏膜损伤、牙齿龋坏、进食困难等问题。

放疗导致口干的程度与照射部位、剂量密切相关:照射野包含腮腺等大唾液腺时,口干症状更明显;放疗剂量超过 40Gy 后,唾液腺功能损伤多不可逆,即使放疗结束后口干也可能长期存在。唾液不仅具有润滑作用,还含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抗菌成分,唾液减少会导致口腔菌群失衡,增加感染风险。患者常表现为口腔干燥发黏、口唇干裂、说话困难、吞咽食物需用水送服、味觉减退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基础保湿是缓解口干的核心措施。日常需保持口腔湿润,随身携带温水,每隔 15 - 30 分钟少量饮用(每次 5 - 10 毫升),保持口腔黏膜湿润,但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可能引起腹胀)。使用人工唾液替代品(如人工唾液喷雾、凝胶)可快速缓解口干,每次放疗后及进食前使用,选择不含酒精、刺激性小的产品,每天使用 4 - 6 次。夜间口干明显者,可在床头放置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 50% - 60%),或睡前涂抹润唇膏,避免口唇干裂出血。

口腔清洁预防并发症。唾液减少会导致食物残渣滞留,增加龋齿和口腔感染风险,需加强口腔清洁:每天早晚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口腔黏膜;饭后用温盐水或专用口腔含漱液(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每次含漱 30 秒后吐出,清除食物残渣和细菌;使用牙线或牙间刷清洁牙缝,每周进行 2 - 3 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龋齿并治疗。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漱口水(会加重口腔干燥),假牙患者需每天取下假牙清洁消毒,夜间将假牙浸泡在清水或专用清洁剂中,减少细菌滋生。

喉咙痛与黏膜炎:分级护理与症状缓解技巧

喉咙痛是头颈部放疗最痛苦的并发症之一,由放射线损伤咽喉部黏膜引起,医学上称为 “放射性黏膜炎”。放射线会破坏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通常在放疗第 2 周开始出现,第 4 - 6 周达到高峰,表现为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无法进食,需要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维持。

放射性黏膜炎的分级护理至关重要。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 4 级:1 级表现为轻微咽喉疼痛,不影响进食;2 级为明显疼痛,影响进食半流质食物;3 级为剧烈疼痛,只能进食流质食物;4 级为溃疡融合、剧烈疼痛,无法进食。1 - 2 级患者可通过居家护理缓解症状;3 - 4 级患者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黏膜保护剂或营养支持治疗。准确评估疼痛程度(如使用数字评分法:0 分为无痛,10 分为最剧烈疼痛),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

温和清洁减轻黏膜刺激。保持咽喉部清洁可减少感染风险,缓解疼痛:使用温盐水(500 毫升温水加 1 - 2 克食盐)或苏打水(500 毫升温水加 5 克小苏打)含漱,每天 4 - 6 次,每次含漱时仰头使溶液接触咽喉部,停留 30 秒后吐出,具有清洁、消肿、促进黏膜修复的作用。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漱口水或过热的水漱口(会加重黏膜损伤),放疗后 2 小时内不宜漱口,以免影响黏膜修复。咽喉部有分泌物时,轻轻咳出,避免用力咳嗽(可能损伤黏膜),必要时使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每次 10 - 15 分钟),稀释分泌物,促进排出。

止痛与黏膜修复促进恢复。疼痛明显时需合理使用止痛药物:1 - 2 级疼痛可使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但需避免空腹服用,防止胃肠道刺激;2 - 3 级疼痛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麻醉成分的含漱液(如利多卡因含漱液),进食前 15 分钟含漱,可暂时缓解疼痛,便于进食;3 级以上疼痛需使用阿片类止痛药(如吗啡口服液),严格按照医生规定的剂量和时间服用,注意观察是否有恶心、便秘等副作用。同时使用黏膜保护剂(如康复新液、硫糖铝混悬液),促进黏膜修复,每次含服 10 毫升,缓慢咽下,使药物均匀覆盖黏膜表面,每天 3 - 4 次。

饮食调节:营养支持与进食技巧

头颈部放疗患者的饮食调节不仅关系到营养摄入,还直接影响口干、喉咙痛的缓解,科学合理的饮食能为机体提供修复黏膜所需的营养,增强抵抗力,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放疗。饮食原则应遵循 “温凉、细软、高营养、易消化”,根据疼痛程度和吞咽能力调整食物形态,从普食逐步过渡到软食、半流质、流质,确保营养均衡。

不同疼痛分级的饮食选择。1 级轻微疼痛患者可选择软米饭、煮烂的面条、肉末、豆腐等软食,避免辛辣、油炸、过硬(如坚果、硬壳类)食物,烹饪时多采用蒸、煮、炖的方式,使食物软烂易咀嚼。2 级疼痛患者宜进食半流质食物,如粥类(小米粥、南瓜粥、肉末粥)、蛋羹、豆腐脑、果泥、蔬菜泥等,将食物煮至软烂或用搅拌机打碎,便于吞咽,避免过酸(如柑橘类)、过咸食物,减少黏膜刺激。3 - 4 级剧烈疼痛患者需进食流质食物,如牛奶、豆浆、米汤、蔬菜汁、果汁(稀释后)、蛋白粉等,可将多种食材混合打成匀浆(如米饭 + 瘦肉 + 蔬菜 + 牛奶打成营养匀浆),保证营养全面,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肠内营养制剂(如蛋白粉、营养粉)补充能量。

促进唾液分泌与黏膜修复的食物选择。虽然放疗后唾液分泌减少,但某些食物可轻度刺激唾液腺分泌,缓解口干:如无糖口香糖(选择含木糖醇的产品,每次咀嚼 5 - 10 分钟)、酸梅汤(少量饮用,避免过酸)、梨汁、西瓜汁等,每次食用量不宜过多,以免引起胃部不适。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瘦肉、鱼类、豆制品)有助于黏膜修复,每天保证蛋白质摄入(每公斤体重 1.2 - 1.5 克),如清蒸鱼、鸡蛋羹、豆腐等,烹饪时避免加入辣椒、生姜等刺激性调料。富含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C 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可促进黏膜愈合,将蔬菜煮烂或打成泥,水果制成无渣果汁(如苹果汁、梨汁),避免酸性强的水果(如橙子、柚子)。

进食技巧减轻吞咽不适。进食时采取半坐位或坐位,头稍前倾,便于食物顺利进入食道,避免仰头进食(可能导致食物误入气管)。小口慢咽,每口食物少量(约 10 - 15 毫升),充分咀嚼后再咽下,吞咽困难时可少量饮水帮助送服,但避免用汤泡饭(影响消化)。进食前可使用止痛含漱液(如利多卡因)减轻疼痛,创造良好的进食条件;进食后用温盐水漱口,清除残留食物,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少量多餐,将 3 次正餐改为 5 - 6 次小餐,避免空腹或过饱,放疗前后 1 小时内避免进食,减少恶心呕吐风险。口干明显者可在进食前饮用少量温水湿润口腔,或搭配流质食物(如汤、粥)一起食用,帮助吞咽。

生活方式调整与心理支持

头颈部放疗期间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支持对缓解口干、喉咙痛同样重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减少黏膜刺激,积极的心态能增强患者的耐受力,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治疗带来的不适。从日常起居到情绪调节,全方位的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日常起居与口腔保护。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每天 7 - 8 小时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修复受损组织。避免吸烟、饮酒(包括二手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会严重刺激口腔和咽喉黏膜,加重口干和疼痛,影响黏膜修复,必须严格禁止。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接触粉尘、烟雾、冷空气等刺激性物质,在空气质量差或干燥的环境中,口罩可起到湿润和过滤空气的作用,减少黏膜刺激。避免过度用嗓,喉咙痛期间尽量减少说话,必要时轻声说话,避免大声喊叫或长时间讲话,让咽喉部得到充分休息,减轻声带和咽喉黏膜的负担。

心理调节与家庭支持。头颈部放疗带来的口干、喉咙痛等不适容易让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而不良情绪会进一步加重疼痛感知,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可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带来的焦虑;与家人、朋友或其他患者交流,分享感受,获得情感支持,减轻心理压力。家人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心,帮助患者准备适合的食物,提醒按时进行口腔护理和服药,陪伴患者定期复查,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咨询或药物治疗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疼痛耐受力。

放疗后的长期护理同样重要。放疗结束后,口干、喉咙痛等症状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部分患者因唾液腺不可逆损伤而长期口干。需坚持长期口腔护理:每天刷牙、漱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预防龋齿和牙周病;长期口干患者可随身携带人工唾液,保持口腔湿润,避免食用过硬、过干食物。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从流质、半流质逐步过渡到软食、普食,循序渐进地增加食物硬度,锻炼吞咽功能,但仍需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口腔和咽喉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黏膜纤维化、狭窄等晚期并发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如吞咽功能训练),改善生活质量。

头颈部放疗后的口干、喉咙痛虽然常见且痛苦,但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基础护理重点在于保持口腔湿润和清洁,减少感染风险;黏膜炎护理需根据疼痛分级采取止痛、修复黏膜等措施;饮食调节要兼顾营养和易吞咽性,为机体修复提供支持;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支持则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状态,顺利完成治疗。患者和家属应充分了解这些护理技巧,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及时沟通症状变化,调整护理方案。记住,科学的护理不仅能缓解不适,还能为肿瘤治疗的成功提供重要保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