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时仰头?这些误区正在伤害你的健康

鼻出血时仰头?这些误区正在伤害你的健康

刘聪聪  桐柏县人民医院

快仰头!头抬高血就不流了!生活中,每当有人鼻出血,这样的声音总会下意识响起。从小到大,仰头止血仿佛成了应对鼻出血的 标准操作,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代代相传的 经验,其实是危害健康的错误做法。尤其是在家庭场景中,家长们习惯性让孩子仰头止血,反而可能引发窒息、肺部感染等更严重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彻底理清鼻出血急救的那些事儿,用科学方法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一、仰头止血:看似有用,实则暗藏三重风险

很多人觉得仰头后 看不到血了就是止血成功,可实际上,血液并没有停止流动,只是改变了流向 —— 从原本流出鼻腔,变成了顺着鼻腔后部流向咽喉。这种 隐形出血带来的风险,远比流在外面更危险。

首先是窒息风险。当出血量较大时,倒流的血液会在咽喉部积聚,尤其是儿童、老人或吞咽功能较弱的人群,无法及时将血液咽下或吐出,就可能堵塞气道。临床上曾有儿童鼻出血时仰头,导致血液呛入气管引发窒息的案例,虽经抢救脱离危险,但也给家长敲响了警钟。即使出血量不大,血液刺激咽喉也会引发剧烈咳嗽,严重时可能导致气道痉挛,同样威胁呼吸安全。

其次是肺部感染隐患。咽喉部的血液若被吸入气管和肺部,会成为细菌滋生的 温床。血液中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会让细菌快速繁殖,进而引发肺炎、支气管炎等感染性疾病。有患者在鼻出血仰头后,出现持续一周的咳嗽、咳痰症状,就医检查后发现肺部有少量出血残留,经抗感染治疗才逐渐康复。这种 看不见的伤害,往往在数天后才会显现,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

最后是出血量误判。仰头时,人们无法直观看到出血量,可能会低估出血情况。比如实际已经出血 50 毫升,但因血液流入体内,仅看到少量血液流出,就误以为 快止住了,从而延误就医时机。特别是对于高血压、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持续出血可能导致血压下降、贫血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引发休克。

二、科学止血:记住 低头、按压、冷敷三步法

既然仰头不可取,那么正确的止血方法应该怎么做?其实只需记住三个关键动作:低头前倾、按压鼻翼、冷敷鼻梁,简单三步就能高效止血,且能避免上述风险。

第一步是保持低头前倾姿势。让鼻出血者坐下,身体略微前倾,头部稍低,用手指轻轻捏住鼻翼两侧(即鼻孔上方的软骨部位),注意不要仰头或低头过度,保持头部与身体呈 15°-30° 角即可。这个姿势能让血液自然流出,避免倒流至咽喉,同时也能减少鼻腔内的压力,为止血创造条件。很多人担心低头会让血流得更多,其实恰恰相反,低头能避免血液在鼻腔内积聚,反而能加快止血速度。

第二步是持续按压鼻翼。按压时力度要适中,以能感觉到鼻腔有轻微压迫感但不疼痛为宜,持续按压 5-10 分钟,期间不要频繁松手查看出血情况。鼻腔内的血管主要集中在鼻翼两侧的 黎氏区,这个区域血管丰富且表浅,是鼻出血的常见部位,持续按压能直接压迫出血点,阻断血流,促进凝血。需要注意的是,按压时不要只捏鼻孔前端,也不要用纸巾或棉签深入鼻腔填塞,这样不仅无法止血,还可能损伤鼻腔黏膜,加重出血。

第三步是冷敷鼻梁部位。在按压鼻翼的同时,可以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鼻梁处(即鼻子的骨性部分),每次冷敷 10-15 分钟,间隔 5 分钟可重复一次。低温能使鼻腔内的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辅助止血。冷敷时要注意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尤其是儿童皮肤娇嫩,更要控制好冷敷时间和温度,以皮肤感觉微凉为宜。

如果采取上述方法后,出血仍未停止,或出血量较大(如每分钟都有血液流出,且持续超过 20 分钟),甚至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会通过鼻内镜检查找到出血点,采用烧灼、填塞等专业方法止血,必要时还会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等潜在问题。

三、预防鼻出血:从日常习惯入手,减少诱发因素

除了掌握正确的止血方法,做好日常预防也很重要。鼻出血的常见诱因多与鼻腔黏膜状态、生活习惯及基础疾病有关,只要针对性调整,就能大幅减少鼻出血的发生。

首先要保持鼻腔湿润。干燥是导致鼻腔黏膜破裂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秋冬季节或空调房内,空气湿度低,鼻腔黏膜容易干燥、结痂,稍不注意就会破裂出血。日常可以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喷雾或鼻腔冲洗液,每天 1-2 次清洁鼻腔,保持黏膜湿润;也可以在室内放置加湿器,将空气湿度控制在 50%-60%,避免鼻腔黏膜长期处于干燥状态。此外,不要用手频繁挖鼻孔,指甲可能会划伤鼻腔黏膜,形成溃疡或出血点,若感觉鼻腔内有结痂,可用生理盐水软化后轻轻擤出,避免强行抠挖。

其次要避免诱发鼻腔血管扩张的因素。剧烈运动、用力擤鼻涕、长时间低头(如看手机、电脑)等行为,会增加鼻腔内的压力,导致血管扩张破裂。日常运动时要注意强度,避免突然剧烈运动;擤鼻涕时不要过于用力,可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出另一侧的鼻涕,避免两侧同时用力;长时间低头工作或学习时,每隔 30 分钟起身活动一下,放松颈部和鼻腔,减少血管压力。此外,辛辣刺激性食物、酒精、烟草等也会刺激鼻腔黏膜,导致血管扩张,平时应尽量减少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C,增强黏膜的抵抗力。

最后要关注基础疾病管理。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鼻炎、鼻窦炎等疾病,也是鼻出血的常见诱因。高血压患者若血压控制不佳,血压突然升高时,鼻腔内血管容易破裂出血,且出血往往较为凶猛,这类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避免血压大幅波动;鼻炎、鼻窦炎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炎症对鼻腔黏膜的刺激,避免黏膜长期处于充血状态。此外,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的人群,鼻出血风险也会增加,若出现频繁鼻出血,应及时咨询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切勿自行停药。

四、特殊人群鼻出血:儿童、老人需特别注意

儿童和老人是鼻出血的高发人群,且这两类人群的身体状况特殊,在止血和护理时需要更加谨慎。

对于儿童来说,鼻出血多与鼻腔黏膜娇嫩、好奇心强爱挖鼻孔、感冒鼻塞用力擤鼻涕等因素有关。家长在处理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因紧张而大声呵斥孩子,导致孩子哭闹加重出血。应引导孩子保持低头前倾姿势,用温和的语气安抚孩子情绪,然后按照 按压鼻翼 + 冷敷鼻梁的方法止血。日常要注意教育孩子不要挖鼻孔,定期修剪指甲;感冒时及时治疗,避免鼻塞时用力擤鼻涕;饮食上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增强黏膜弹性。

老年人鼻出血则多与血管弹性下降、高血压、动脉硬化、服用抗凝药物等因素有关,且出血后止血难度较大,容易反复出血,甚至引发贫血、休克等严重后果。因此,老年人一旦出现鼻出血,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若止血效果不佳,需尽快就医。日常要严格控制血压,定期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如搬重物、用力排便);服用抗凝药物时,要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饮食上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减少因排便用力导致血管破裂的风险。

结语

鼻出血是生活中常见的小状况,但处理不当却可能引发大风险。仰头止血这个流传已久的误区,不仅无法有效止血,还可能导致窒息、肺部感染等严重问题。记住 低头前倾、按压鼻翼、冷敷鼻梁这三个科学步骤,才能在鼻出血时快速、安全地止血。同时,做好日常预防,关注儿童和老人等特殊人群的护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鼻出血的发生,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健康无小事,从正确处理每一次鼻出血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应对生活中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