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如何传播?日常防护的 6 个关键知识点
结核病如何传播?日常防护的 6 个关键知识点
魏晓慧 新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
结核病,这个曾被称为 “痨病” 的古老疾病,至今仍威胁着人类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 1000 万人感染结核病 。想要有效预防结核病,了解其传播途径与掌握日常防护知识必不可少。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深入探究结核病的传播机制与 6 个关键防护要点。
一、揭开结核病的传播 “面纱”
(一)主要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结核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空气飞沫传播。当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或唱歌时,会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排放到空气中。这些飞沫大小不一,较小的飞沫核(直径小于 5 微米)能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核后,细菌就可能在呼吸道内定植、繁殖,进而引发感染。一个未经治疗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一年可传染 10 - 15 人,可见空气飞沫传播的传染性之强。
(二)特殊情况:消化道传播与母婴传播
虽然空气飞沫传播是主流,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结核病也会通过其他途径传播。消化道传播较为少见,通常是由于饮用了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细菌经口腔进入消化道,若人体免疫力低下,就可能引发肠道结核等病症。母婴传播则发生在患有结核病的孕妇身上,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不过这种情况相对罕见,且随着孕期检查和防治措施的完善,发生概率已大幅降低。
(三)影响传播的因素
结核病的传播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排出细菌的数量是关键,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数量越多,传染性越强;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在通风不良、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拥挤的教室、宿舍、公共交通工具等,含有病菌的飞沫难以扩散,健康人吸入的概率大大增加;此外,接触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感染风险,与患者接触时间越长,感染的可能性越高。
二、日常防护的 6 个关键知识点
(一)保持良好通风,打造清新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预防结核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无论是家庭、办公室还是学校教室,每天都应定时开窗通风,至少保证 2 - 3 次,每次通风时间在 30 分钟以上。通风能够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浓度,减少吸入感染的风险。在冬季等寒冷季节,可采用间歇通风的方式,避免室内温度过低。对于一些无法开窗的场所,如地下商场、电影院等,可以安装机械通风设备,如新风系统,持续引入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
(二)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健康习惯
个人卫生习惯在结核病防护中起着关键作用。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手帕捂住口鼻,没有纸巾时,也可用手肘遮挡,避免直接用手捂住,防止手部沾染病菌后再触摸其他物品造成间接传播。使用过的纸巾要及时扔进垃圾桶,并尽快洗手。日常生活中,要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搓洗双手至少 20 秒,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指尖、指缝、手掌、手背等部位,清除可能沾染的病菌。同时,不随地吐痰,痰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结核分枝杆菌,随意吐痰会使病菌扩散到环境中,增加他人感染风险。
(三)增强自身免疫力,构筑健康防线
强大的免疫力是抵御结核病的重要屏障。均衡饮食是增强免疫力的基础,日常饮食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类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如菠菜、橙子、苹果等;全谷物食品,如燕麦、糙米等,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规律作息和适量运动同样不可或缺。每天要保证 7 - 8 小时的充足睡眠,让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和修复;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结合力量训练,如举哑铃、做俯卧撑等,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免疫力。
(四)减少密集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特别是在结核病高发期。如果必须前往,如参加大型活动、购物等,最好佩戴口罩。口罩能够有效阻挡飞沫传播,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 N95 口罩,佩戴时要确保口罩贴合面部,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避免留有缝隙。同时,与他人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建议保持 1 米以上的距离,降低吸入他人飞沫的可能性。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者等,更要谨慎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必要时做好额外防护。
(五)主动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主动进行结核病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感染,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如家庭成员、同事、同学等,应主动接受筛查,包括结核菌素试验(PPD 试验)、γ - 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等,必要时还需进行胸部 X 光或 CT 检查。此外,一些重点人群,如医务人员、学校新生、监狱服刑人员、免疫力低下人群等,也应定期进行结核病筛查。一旦筛查出阳性,即使没有出现症状,也可能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降低发病风险。
(六)及时治疗患者,切断传播源头
对于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及时、规范的治疗是切断传播源头的关键。结核病治疗遵循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的原则,患者需要按照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按时、按量服用抗结核药物,一般治疗周期为 6 - 9 个月,对于耐药结核病,治疗周期可能更长。在治疗期间,患者要严格遵守医嘱,不能随意停药或漏服药物,否则容易导致治疗失败,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同时也会继续向外界传播病菌。患者居住的房间要经常通风、消毒,对使用过的餐具、衣物等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菌传播。
结核病虽然具有传染性,但只要我们了解其传播途径,掌握并践行日常防护的 6 个关键知识点,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从改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到增强自身免疫力、主动筛查治疗,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筑起预防结核病的坚固防线,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