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手术麻醉风险高?麻醉医生教你做好术前准备
小孩手术麻醉风险高?麻醉医生教你做好术前准备
蔡理忠 夏邑县人民医院 麻醉科
“医生,孩子才 3 岁,全麻会不会影响大脑?”“手术中会不会醒不过来?” 每次给儿童安排手术,麻醉科门诊总会遇到焦虑的家长。确实,孩子的身体还在发育,手术麻醉让家长担心 “风险高” 很正常。但作为从业 15 年的麻醉医生,我想告诉大家:只要做好术前准备,配合专业团队,儿童麻醉的安全性比想象中更高。今天就从麻醉医生的角度,教家长们如何科学准备,帮孩子平稳度过手术。
一、先打消顾虑:儿童麻醉不是 “风险放大器”
很多家长觉得 “小孩麻醉比成人危险”,其实是对儿童麻醉的特殊性不了解。儿童麻醉有专门的 “定制方案”,和成人完全不同:
1. 药物和设备都是 “儿童专用款”
现在的儿童麻醉药,比如七氟烷、丙泊酚等,代谢速度特别快 —— 成人麻醉药可能需要几小时代谢,儿童的麻醉药往往 1-2 小时就能通过肝脏、肾脏排出,不会在体内蓄积,对大脑的影响微乎其微。而且麻醉设备也有 “小尺寸”:比如气管插管的直径只有 2-3 毫米(成人是 6-8 毫米),监护仪能精准监测儿童的心率、血氧(新生儿也能用),确保术中安全。
2. 风险多和 “术前准备不足” 有关
临床中儿童麻醉的风险,大多不是麻醉药本身导致的,而是家长没做好准备:比如术前偷偷给孩子喂水,导致麻醉时呕吐误吸;没告诉医生孩子有哮喘,术中出现呼吸困难。只要按要求做好准备,儿童麻醉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不到 0.01%,比成人麻醉更安全。
3. “影响智力” 是最大误区
很多家长担心 “全麻会让孩子变笨”,但目前全球所有研究都证明:单次、短时间的儿童麻醉,不会影响远期智力发育。2023 年《柳叶刀》杂志的研究跟踪了 1000 名接受过全麻的儿童,发现他们 5 年后的智商、学习能力,和没接受过麻醉的孩子没有差异。只有 “多次、长时间(超过 3 小时)的麻醉”,才需要关注神经发育,但这种情况多是复杂手术(如心脏手术),医生会提前和家长详细沟通。
二、术前准备分 3 步:从身体到心理都要 “达标”
儿童麻醉的术前准备,核心是 “让孩子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手术”,具体分 3 个阶段:
第一步:术前 1-2 周,调理身体 “打基础”
这阶段的重点是避免孩子生病,因为感冒、发烧会增加麻醉风险(比如咳嗽可能导致术中误吸)。
· 别去人多的地方:术前 2 周尽量别带孩子去游乐场、超市,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如果家人感冒,要戴口罩、分房睡,防止传染。
· 控制基础疾病:如果孩子有哮喘、癫痫、糖尿病等,要提前调整用药。比如哮喘患儿,术前 1 周要按医生要求用吸入剂,确保没有咳嗽、喘息;糖尿病患儿要提前 3 天调整胰岛素剂量,避免血糖波动。
· 补充营养别 “过量”:可以给孩子吃鸡蛋、牛奶、瘦肉等优质蛋白,但别吃太油腻(比如炸鸡、肥肉),以免影响术后消化。
第二步:术前 1 天,做好 “细节准备”
这一天的准备直接影响麻醉安全,家长要牢记 “3 个必须”:
1. 严格禁食禁水,别 “心疼孩子偷偷喂”
麻醉时孩子的吞咽反射会减弱,如果胃里有食物,可能会呕吐后误吸入肺部,导致肺炎甚至窒息 —— 这是儿童麻醉最危险的情况之一。不同年龄的孩子,禁食禁水时间不同,一定要按医生要求来:
· 婴儿(<6 个月):术前 4 小时禁奶,术前 2 小时禁清水;
· 幼儿(6 个月 - 3 岁):术前 6 小时禁固体食物(粥、面条),术前 4 小时禁奶,术前 2 小时禁清水;
· 儿童(>3 岁):术前 8 小时禁固体食物,术前 2 小时禁清水。
千万别犯这些错:觉得 “孩子饿哭了,喂一口粥没关系”“喝口水润润喉不影响”,这些行为可能导致手术推迟,甚至增加风险。如果孩子饿,可以用安抚奶嘴、玩具转移注意力,实在哭闹可以告诉护士,医生会用少量镇静药帮助孩子平静。
2. 清理 “身体异物”,避免术中意外
· 去掉饰品:项链、手镯、脚链、发卡等要全部取下,防止术中刮伤皮肤或影响监护;
· 处理特殊情况:如果孩子有假牙(很少见,多是外伤后临时假牙)、隐形眼镜(大龄儿童),术前要取下;女孩如果扎辫子,尽量用布绳(别用金属发圈),方便术中固定头部。
3. 准备 “术后必需品”,别带太多行李
术后孩子需要在恢复室观察 1-2 小时,家长可以准备:
· 宽松衣物:纯棉的睡衣或分体衣(别穿连体衣,方便术后检查);
· 安抚物品:孩子平时喜欢的玩具、绘本、安抚巾(提前洗干净,贴好名字);
· 特殊用品:如果是婴幼儿,带 1-2 片尿不湿;如果孩子有过敏史,带好医生开的抗过敏药(提前告知护士)。
第三步:术前当天,做好 “心理安抚”
孩子对医院、手术的恐惧,主要来自 “陌生环境” 和 “和家长分离”,家长的态度很重要。
· 别用 “吓唬” 的方式: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会说 “再闹就让医生给你打针”“手术会很疼”,这些话会让孩子更害怕。可以说 “医生会给你用魔法药,睡一觉醒来手术就结束了,妈妈会一直在外面等你”。
· 大龄儿童(>5 岁):坦诚沟通:可以用绘本、动画解释手术过程,比如 “我们要去医院把肚子里的小虫子(比如阑尾炎)拿走,医生会用一种药让你睡着,醒来后就不疼了”,让孩子知道手术是为了治好病,减少恐惧。
· 和孩子约定 “见面信号”:比如告诉孩子 “术后醒来,你先看到的是妈妈,妈妈会给你带你喜欢的草莓味酸奶”,让孩子有期待,减少分离焦虑。
三、术前检查别忽视:这些项目是 “安全保障”
术前医生会安排一系列检查,目的是评估孩子的身体状况,判断是否适合麻醉,家长要积极配合:
· 常规检查:血常规(看是否有贫血、感染)、凝血功能(看止血能力,避免术中出血)、肝肾功能(看代谢麻醉药的能力)、心电图(看心脏情况);
· 特殊检查:如果孩子有哮喘,要做肺功能检查;如果是骨科手术,要做 X 线或 CT;如果是腹部手术,可能要做 B 超。
别觉得 “检查没用”:有些家长觉得 “孩子平时很健康,不用做这么多检查”,但很多问题(比如隐性心脏病、肝肾功能异常)平时看不出来,检查能提前发现,避免术中风险。比如有个 5 岁孩子,术前血常规发现血小板很低(正常 100-300×10⁹/L,他只有 50×10⁹/L),进一步检查发现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推迟手术治疗后,才安全完成手术。
四、给家长的最后提醒:信任医生,别过度焦虑
手术当天,家长可能会在手术室外坐立难安,这时候可以:
· 按护士要求在指定区域等待:别在手术室外来回走动,医生有情况会及时找你;
· 别轻信 “偏方”:比如有人说 “术前给孩子喝符水能保平安”,这些都是迷信,没有任何用;
· 术后配合恢复:孩子从恢复室出来后,可能会有点烦躁、哭闹,家长要耐心安抚,按护士要求喂水、进食(先从清水开始,再过渡到流食)。
儿童手术麻醉,就像 “给孩子的身体搭一座临时的桥”,专业的麻醉团队会确保桥的安全,而家长的术前准备,就是让孩子 “平稳走上这座桥” 的关键。记住:焦虑解决不了问题,科学准备、信任医生,才能帮孩子最快、最安全地度过手术。如果还有疑问,术前一定要和麻醉医生充分沟通 —— 你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为孩子的安全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