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必知:日常饮食中哪些 “隐形盐” 需警惕?

高血压患者必知:日常饮食中哪些 “隐形盐” 需警惕?

张超 驻马店市第六人民医院内二科

“我炒菜时早就不放盐了,怎么血压还是降不下来?”“每天都按医嘱吃药,可血压总是忽高忽低,是不是药没效果?” 在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管理中,类似的困惑并不少见。很多人知道 “低盐饮食” 对控制血压至关重要,却忽视了藏在食物中的 “隐形盐”—— 这些看不见、尝不出的盐分,往往成为血压控制的 “绊脚石”。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日均食盐摄入量约为 9.3 克,远超 5 克的推荐标准,而其中 60% 以上的盐分来自 “隐形盐”。本文将从 “隐形盐” 的危害入手,分类拆解日常饮食中高盐食物的 “藏身之处”,并提供可落地的识别与规避方法,帮助高血压患者真正做到 “低盐饮食”,稳定控制血压。

一、先搞懂:“隐形盐” 为何是高血压的 “隐形杀手”?

在了解 “隐形盐” 的来源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 “隐形盐”?所谓 “隐形盐”,并非指看不见的盐,而是指那些不以 “食盐(氯化钠)” 形式存在,却含有较高钠元素的食物或食品添加剂。钠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但过量摄入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升高血压;同时,钠还会激活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血压升高。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控制钠摄入比普通人更关键 ——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钠摄入量应控制在 1500 毫克以下(约等于 3.8 克食盐),而 “隐形盐” 正是导致钠摄入超标的主要原因。

从生理机制来看,长期摄入 “隐形盐” 会让身体陷入 “钠负荷过重” 的状态:当血液中钠含量过高时,肾脏需要排出多余的钠,这个过程会消耗大量水分,导致血容量增加;为了推动更多的血液流动,心脏需要加大泵血力度,长期如此会导致血压持续升高,甚至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中风)等并发症。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若能有效控制 “隐形盐” 摄入,血压可平均降低 5-10mmHg,相当于增加一种降压药的效果;反之,若忽视 “隐形盐”,即使严格控制烹饪用盐,血压也难以稳定。

更危险的是,“隐形盐” 具有很强的 “隐蔽性”。很多人认为 “不咸的食物就不含盐”,但实际上,很多甜味、鲜味、酸味食物中都含有大量钠 —— 比如甜味的面包、饼干,鲜味的酱油、味精,酸味的番茄酱、醋,这些食物尝起来没有咸味,却可能含有较高的钠。高血压患者若不了解这些 “隐形盐” 的存在,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量钠,导致血压波动。

二、分类拆解:日常饮食中 “隐形盐” 的 6 大 “藏身之处”

“隐形盐” 广泛存在于加工食品、调味品、零食等各类食物中,以下 6 类食物是高血压患者最需要警惕的 “高钠重灾区”,购买和食用时需重点关注。

1. 调味品:除了盐,这些 “鲜味剂” 藏着大量钠

很多人炒菜时会用酱油、味精、鸡精、蚝油等调味品提鲜,却不知这些 “鲜味剂” 本身就是 “高钠大户”—— 它们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二钠等含钠化合物,每 100 克调味品中的钠含量甚至远超食盐(食盐中钠含量约为 39.3%)。

酱油:普通酱油每 100 毫升钠含量约为 5000-6000 毫克(约等于 12-15 克食盐),即使是 “低盐酱油”,每 100 毫升钠含量也可能达到 2000-3000 毫克。很多人炒菜时会放 2-3 汤匙酱油(约 30-45 毫升),仅从酱油中摄入的钠就可能超过 1500 毫克,达到高血压患者每日钠摄入上限。

味精 / 鸡精: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每 100 克味精含钠约 13000 毫克(约等于 33 克食盐);鸡精虽然添加了鸡肉粉等成分,但钠含量与味精相近,每 100 克含钠约 10000-12000 毫克。炒菜时放 1 汤匙味精(约 5 克),摄入的钠就达 650 毫克,相当于 1.7 克食盐。

蚝油、豆瓣酱、甜面酱:这些发酵类调味品为了防腐和提味,会添加大量盐。每 100 克蚝油含钠约 2000-3000 毫克,每 100 克豆瓣酱含钠约 6000-8000 毫克,每 100 克甜面酱含钠约 3000-4000 毫克。比如,做一道蚝油生菜,放 2 汤匙蚝油(约 30 克),摄入的钠就达 600-900 毫克。

2. 加工肉制品:香肠、培根、火腿,每一口都是 “钠”

香肠、培根、火腿、腊肉、午餐肉等加工肉制品,为了延长保质期、改善口感,会添加大量食盐和亚硝酸盐(一种含钠的食品添加剂),是典型的 “高钠食物”。

香肠 / 火腿肠:每 100 克香肠含钠约 1000-1500 毫克,一根中等大小的火腿肠(约 50 克)含钠就达 500-750 毫克;部分 “风味香肠”(如玉米肠、鸡肉肠)为了掩盖咸味,会添加糖分,但钠含量并未降低,甚至更高。

培根 / 火腿:每 100 克培根含钠约 1500-2000 毫克,几片培根(约 30 克)的钠含量就达 450-600 毫克;火腿的钠含量更高,每 100 克火腿含钠约 2000-3000 毫克,一片火腿(约 20 克)含钠就达 400-600 毫克。

腊肉 / 咸鱼:这些传统加工肉制品的钠含量堪称 “超标王”。每 100 克腊肉含钠约 3000-5000 毫克,一小块腊肉(约 50 克)含钠就达 1500-2500 毫克,远超高血压患者每日钠摄入上限;每 100 克咸鱼含钠约 5000-10000 毫克,仅吃一口(约 10 克)咸鱼,摄入的钠就可能超过 500 毫克。

3. 方便食品:方便面、速冻饺子、速食汤,“快捷” 背后藏着高钠

方便食品(如方便面、速冻饺子、速食汤、自热米饭)因 “省时省力” 深受欢迎,但为了追求口感和保质期,这些食品的调料包和馅料中往往添加了大量盐。

方便面:方便面的 “高钠” 主要集中在调料包(粉包、酱包、菜包)中。一份普通方便面(含调料包)的钠含量约为 2000-3000 毫克,相当于 5-7.5 克食盐,远超高血压患者每日钠摄入上限。很多人习惯将调料包全部加入,却不知仅粉包和酱包的钠含量就占总量的 80% 以上。

速冻饺子 / 包子:速冻饺子的馅料为了调味,会添加大量盐和酱油。每 100 克猪肉白菜馅速冻饺子含钠约 600-800 毫克,10 个中等大小的饺子(约 200 克)含钠就达 1200-1600 毫克;速冻包子(尤其是肉馅、豆沙馅)的钠含量也不低,每 100 克包子含钠约 300-500 毫克,一个包子(约 100 克)含钠就达 300-500 毫克。

速食汤 / 自热米饭:速食汤(如紫菜蛋花汤、番茄蛋花汤)的调料包钠含量极高,一份速食汤的钠含量约为 1000-1500 毫克;自热米饭的菜包和酱包也含有大量钠,一份自热米饭的钠含量约为 1500-2500 毫克,相当于 3.8-6.3 克食盐。

4. 零食:薯片、饼干、蜜饯,“好吃” 的代价是高钠

很多人认为零食只是 “偶尔吃一点”,不会影响血压,但实际上,薯片、饼干、蜜饯等常见零食的钠含量远超想象 —— 这些零食为了提升口感(如酥脆感、风味感)和延长保质期,会添加大量盐。

薯片 / 锅巴:这类油炸零食为了调味,会在表面撒上大量盐或含钠调味料。每 100 克薯片含钠约 500-800 毫克,一小包薯片(约 30 克)含钠就达 150-240 毫克;锅巴的钠含量更高,每 100 克锅巴含钠约 800-1200 毫克,一小包锅巴(约 20 克)含钠就达 160-240 毫克。

饼干 / 糕点:甜味的饼干和糕点也含有不少钠。比如,每 100 克苏打饼干含钠约 300-500 毫克,每 100 克夹心饼干含钠约 200-400 毫克,每 100 克蛋糕(尤其是戚风蛋糕、奶油蛋糕)含钠约 100-300 毫克。很多人觉得苏打饼干 “清淡”,却不知它的钠含量比普通饼干还高。

蜜饯 / 果脯:蜜饯(如话梅、橄榄、葡萄干)在加工过程中,会用盐腌制去除水分,再用糖调味,因此钠含量很高。每 100 克话梅含钠约 2000-3000 毫克,一颗话梅(约 5 克)含钠就达 100-150 毫克;每 100 克橄榄含钠约 1500-2500 毫克,几颗橄榄的钠含量就可能超过 500 毫克。

5. 酱料与腌制品:番茄酱、沙拉酱、泡菜,“调味小料” 暗藏大风险

番茄酱、沙拉酱、蛋黄酱、泡菜、酸菜等酱料和腌制品,是很多人日常调味的 “小帮手”,但它们的钠含量往往被忽视。

番茄酱 / 番茄沙司:普通番茄酱每 100 克含钠约 500-800 毫克,番茄沙司为了改善口感,会添加更多盐和糖,每 100 克含钠约 800-1200 毫克。吃薯条时蘸 2 汤匙番茄酱(约 30 克),摄入的钠就达 150-240 毫克;做番茄炒蛋时放 3 汤匙番茄沙司(约 45 克),摄入的钠就达 360-540 毫克。

沙拉酱 / 蛋黄酱:沙拉酱的钠含量因种类而异,每 100 克蛋黄沙拉酱含钠约 600-800 毫克,每 100 克千岛沙拉酱含钠约 800-1000 毫克。拌一份沙拉放 2 汤匙沙拉酱(约 30 克),摄入的钠就达 180-300 毫克。

泡菜 / 酸菜 / 腐乳:这些发酵腌制品为了防腐和提味,会添加大量盐。每 100 克泡菜含钠约 1000-2000 毫克,一小碟泡菜(约 50 克)含钠就达 500-1000 毫克;每 100 克腐乳含钠约 3000-5000 毫克,一块腐乳(约 10 克)含钠就达 300-500 毫克,相当于 0.8-1.3 克食盐。

6. 饮品:运动饮料、碳酸饮料、调味水,“液体钠” 容易被忽视

除了固体食物,部分饮品中也含有 “隐形盐”—— 运动饮料、碳酸饮料、调味水等为了维持渗透压或改善口感,会添加含钠化合物(如氯化钠、柠檬酸钠),成为 “液体钠” 的来源。

运动饮料:运动饮料为了补充运动中流失的钠,会添加一定量的盐,每 100 毫升运动饮料含钠约 30-50 毫克。一瓶运动饮料(约 500 毫升)含钠就达 150-250 毫克,若不运动时饮用,会额外增加钠摄入。

碳酸饮料:部分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为了改善口感,会添加柠檬酸钠等含钠添加剂,每 100 毫升含钠约 10-20 毫克。一瓶碳酸饮料(约 500 毫升)含钠就达 50-100 毫克,长期大量饮用也会累积钠摄入。

调味水 / 果蔬汁:很多 “无蔗糖” 调味水会用含钠甜味剂(如三氯蔗糖、安赛蜜)调味,每 100 毫升含钠约 20-40 毫克;部分果蔬汁为了掩盖酸味,会添加盐,每 100 毫升含钠约 10-30 毫克。

三、实用指南:高血压患者如何识别与规避 “隐形盐”?

识别和规避 “隐形盐”,并非 “完全不吃加工食品”,而是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在享受食物的同时,控制钠摄入。以下 5 个实用技巧,帮助高血压患者轻松应对 “隐形盐”。

1. 学会看 “营养成分表”:重点关注 “钠含量”

购买包装食品时,养成 “先看营养成分表” 的习惯,这是识别 “隐形盐” 最直接的方法。营养成分表中的 “钠含量” 通常以 “每 100 克(或 100 毫升)食品中的钠含量” 或 “每份食品中的钠含量” 标示,高血压患者可参考以下标准判断:

低钠食品:每 100 克(或 100 毫升)食品中钠含量≤120 毫克,适合高血压患者优先选择;

中钠食品:每 100 克(或 100 毫升)食品中钠含量在 120-600 毫克之间,需控制食用量;

高钠食品:每 100 克(或 100 毫升)食品中钠含量>600 毫克,应尽量避免食用。

例如,购买酱油时,对比两款产品的营养成分表:A 款酱油每 100 毫升钠含量为 3000 毫克(低钠),B 款酱油每 100 毫升钠含量为 6000 毫克(高钠),则应选择 A 款;购买饼干时,若某款饼干每 100 克钠含量为 800 毫克(高钠),则应避免购买。

同时,还要注意 “每份” 的定义 —— 有些食品的 “每份” 并非 “100 克”,而是 “30 克”“50 克” 等,计算钠摄入量时需根据实际食用量换算。比如,某款薯片的营养成分表标注 “每份 30 克,钠含量 240 毫克”,若一次吃完整包(60 克,即 2 份),则摄入的钠为 480 毫克。

2. 减少调味品用量:用 “天然鲜味” 替代 “化学鲜味”

烹饪时,减少酱油、味精、鸡精、蚝油等含钠调味品的用量,同时用天然食材提鲜,既能减少钠摄入,又能保证食物口感。

控制调味品用量:酱油每次用量不超过 1 汤匙(约 15 毫升),味精 / 鸡精每次用量不超过 1/4 茶匙(约 1 克),蚝油每次用量不超过 1 汤匙(约 15 克);若使用了酱油,应减少食盐的用量(1 汤匙酱油约等于 1 克食盐的钠含量)。

用天然食材提鲜:用葱、姜、蒜、洋葱、香菇、番茄、海带等天然食材替代味精、鸡精 —— 比如,炒菜时放几片香菇,炖肉时加一颗番茄,凉拌菜时用蒜末、葱花调味,这些食材中的谷氨酸、核苷酸等成分能自然提鲜,减少对含钠调味品的依赖;煲汤时不加味精,通过长时间炖煮释放食材本身的鲜味。

3. 优化烹饪方式:多 “蒸、煮、炖”,少 “炒、炸、腌”

不同的烹饪方式对钠摄入影响很大,高血压患者应优先选择能减少调味品使用的烹饪方式,避免高钠烹饪。

推荐烹饪方式:蒸(如清蒸鱼、蒸蛋羹)、煮(如煮粥、煮面条)、炖(如清炖鸡汤、炖豆腐)、烤(无油烤,如烤蔬菜、烤鸡胸肉)、凉拌(用少量醋、香油调味)。这些烹饪方式能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原味,无需过多调味品,自然减少钠摄入。

避免烹饪方式:炒(尤其是重口味炒菜,如麻辣香锅、干锅)、炸(如炸鸡、炸薯条)、腌(如腌肉、腌菜)。这些烹饪方式为了掩盖油腻或延长保质期,会添加大量盐和含钠调味品,导致钠摄入超标。

例如,同样是鸡肉,清蒸鸡胸肉(仅用少量盐、葱、姜调味)的钠含量远低于红烧鸡胸肉(用酱油、糖、盐调味);同样是蔬菜,水煮西兰花(蘸少量醋和香油)的钠含量远低于蒜蓉炒西兰花(用酱油、盐调味)。

4. 谨慎选择零食和方便食品:优先 “天然、未加工” 零食

零食和方便食品是 “隐形盐” 的重灾区,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选择天然、未加工的零食,减少方便食品的食用频率。

推荐零食:新鲜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草莓)、新鲜蔬菜(如黄瓜、番茄、胡萝卜条)、原味坚果(如核桃、杏仁、腰果,无盐款)、无糖酸奶、煮玉米。这些零食几乎不含钠,还能提供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适合高血压患者。

避免零食:薯片、饼干、蜜饯、腊肉、香肠、方便面、速冻饺子等。若偶尔想吃,需严格控制食用量 —— 比如,方便面只放一半调料包,速冻饺子一次不超过 5 个,薯片一次不超过 10 片。

同时,减少方便食品的食用频率 —— 方便面、自热米饭、速食汤等每月食用不超过 1 次,速冻饺子、包子等每周食用不超过 1 次,避免长期依赖方便食品。

5. 外出就餐技巧:“少盐、少酱、少辣”,主动 “提要求”

外出就餐时,餐馆的菜肴为了追求口感,往往会添加大量盐和含钠调味品,高血压患者需掌握以下技巧,减少钠摄入。

主动要求 “少盐”:点餐时明确告诉服务员 “所有菜品少放盐”,尤其是炒菜、炖菜、汤类;若选择外卖,在备注栏注明 “少盐、少酱、不要辣油”(辣油中通常含有较多盐)。

选择清淡菜品:优先选择清蒸、白灼、凉拌类菜品(如白灼虾、凉拌木耳、清蒸鲈鱼),避免麻辣、红烧、干锅类菜品(如麻辣火锅、红烧排骨、干锅菜花);汤类选择清汤(如紫菜蛋花汤、番茄蛋花汤),避免浓汤(如奶油浓汤、海鲜浓汤,通常含有较多盐和奶油)。

少蘸酱料:吃火锅、烧烤时,避免使用高钠蘸料(如芝麻酱、花生酱、沙茶酱),选择低钠蘸料(如醋、少量香油、蒜泥);吃饺子、包子时,减少醋中酱油的用量,或直接用醋调味。

控制进食量:外出就餐时,若菜肴口味较重,可减少食用量,或搭配米饭、馒头等主食,稀释口中的咸味,减少钠的吸收。

四、结语:控制 “隐形盐”,是高血压管理的 “长期功课”

控制 “隐形盐” 并非 “一蹴而就” 的事情,需要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 “看标签、控用量、选对食” 的习惯,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很多患者刚开始减少 “隐形盐” 摄入时,会觉得食物 “没味道”,但身体会逐渐适应 —— 研究表明,人体味觉对盐的敏感度会在 2-4 周内调整,坚持低盐饮食 1 个月后,再吃高盐食物会觉得 “过咸”,说明身体已适应低盐状态。

同时,控制 “隐形盐” 也需要家人的配合 —— 全家一起养成低盐饮食习惯,不仅能帮助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还能预防其他家庭成员患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谓 “一举多得”。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控制 “隐形盐” 是高血压综合管理的一部分,还需结合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遵医嘱服药等措施,才能实现血压的稳定控制。记住,每减少一点 “隐形盐” 的摄入,都是对血管健康的一份保护 —— 长期坚持,你会发现血压更稳定,身体更轻松,生活质量也会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