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总 “咔咔响” 还僵硬?脊柱外科医生:别不当回事,3 个动作帮你缓解颈椎压力
脖子总 “咔咔响” 还僵硬?脊柱外科医生:别不当回事,3 个动作帮你缓解颈椎压力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起床转脖子,“咔嗒” 一声响;上班久坐后想活动下颈椎,又是一阵 “咔咔” 声,还伴着脖子僵硬,连转头看身后都费劲。有人觉得这是 “小毛病”,响两声不疼不痒,没必要在意;可脊柱外科医生却提醒,脖子频繁响还僵硬,其实是颈椎在 “求救”,要是长期不管,很可能发展成颈椎病,到时候不仅疼得厉害,还可能影响胳膊、肩膀,甚至压迫神经导致手麻。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脖子 “咔咔响” 背后的原因,以及 3 个能在家做的简单动作,帮你缓解颈椎压力。
先说说为啥脖子会 “咔咔响”。脊柱外科医生解释,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两种,都跟咱们的生活习惯脱不了关系。
第一种是 “关节摩擦响”。咱们的颈椎由 7 块椎骨组成,椎骨之间有关节,关节表面有软骨,还有关节液起到润滑作用。平时要是总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颈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关节液的流动会变慢,润滑效果就会变差。这时候转脖子,关节面之间没有足够的 “润滑油”,就容易出现摩擦,发出 “咔咔” 声。就像很久没上油的门轴,一转动就会 “吱呀” 响,颈椎关节也是一个道理。
第二种是 “肌肉紧张引发的响”。长期低头会让颈椎周围的肌肉一直处于紧绷状态,比如脖子后面的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这些肌肉就像被拉得紧紧的橡皮筋,时间长了会形成 “小疙瘩”—— 也就是肌肉结节。当你活动脖子时,紧张的肌肉或者肌肉结节会跟周围的组织摩擦、碰撞,也会发出响声,同时还会伴着脖子僵硬、酸痛的感觉。我身边有个同事,每天对着电脑工作 8 小时,还总低头刷手机,最近脖子一转动就 “咔咔” 响,摸脖子后面能感觉到硬邦邦的肌肉块,医生说这就是肌肉紧张导致的。
可能有人会问:“我脖子响但不疼,也需要注意吗?” 脊柱外科医生说,就算暂时不疼,也不能掉以轻心。长期颈椎响加僵硬,会让颈椎的稳定性变差,椎骨之间的椎间盘容易受到压迫,慢慢出现退变 —— 就像老化的弹簧,弹性越来越差。时间长了,可能会出现颈椎反弓、椎间盘突出等问题,到时候不仅脖子疼,还可能牵连肩膀、胳膊,出现放射性疼痛,甚至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所以只要脖子频繁响、总僵硬,就得赶紧调整习惯,做些简单的动作缓解压力。
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 3 个脊柱外科医生推荐的 “护颈动作”,每个动作都很简单,在家、在办公室都能做,每天花 10 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感觉到脖子变轻松。
第一个动作:“米字操”,活动颈椎更灵活。这个动作就像用下巴 “写” 汉字 “米”,能让颈椎在各个方向都得到活动,缓解僵硬。具体做法是:先坐直或站直,肩膀放松,眼睛平视前方。然后下巴慢慢向上抬,写 “米” 字的 “点”,保持 2 秒再回到原位;接着下巴向左右两侧移动,写 “米” 字的 “横”,左右各停留 2 秒;再让下巴向左下方转动,尽量碰到左肩,写 “米” 字的 “撇”,停留 2 秒后回到原位,再向右下方转动碰右肩,写 “米” 字的 “捺”,同样停留 2 秒;最后下巴顺时针转一圈,再逆时针转一圈,注意转动时速度要慢,别太快太猛,避免颈椎受伤。整个过程要保持呼吸顺畅,别憋气,每天做 2-3 组,每组 “写” 2 个 “米” 字就行。
第二个动作:“靠墙收下颌”,改善颈椎姿势。很多人脖子僵硬、响,跟颈椎姿势不对有关,比如长期低头导致颈椎变直甚至反弓。这个动作能帮你调整颈椎姿势,让颈椎慢慢恢复正常生理曲度。做法很简单:找一面墙,后背、后脑勺贴紧墙面,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离墙约 10 厘米。然后慢慢收紧下巴,就像有人在头顶轻轻往下按你的头,让后脑勺更贴墙,同时感觉脖子后面的肌肉在用力,保持 5 秒后放松,重复 10-15 次为一组,每天做 3 组。刚开始做可能会觉得脖子后面有点酸,这是正常的,坚持几天就能适应。平时上班久坐时,也可以偶尔做这个动作,不用靠墙,坐直身体,收紧下巴保持几秒,也能起到调整姿势的作用。
第三个动作:“肩胛骨后缩”,放松颈椎周围肌肉。颈椎周围的肌肉紧张,会加重颈椎负担,这个动作能帮你放松肩颈肌肉,减轻颈椎压力。具体做法:坐直或站直,双臂自然下垂,肩膀放松。然后慢慢把两侧肩胛骨向后、向中间靠拢,就像要把肩胛骨之间的空隙 “夹住” 一样,同时挺胸抬头,保持 3 秒后放松,重复 15-20 次为一组,每天做 2 组。做的时候要注意,别耸肩,也别憋气,保持自然呼吸。这个动作不仅能放松肩颈肌肉,还能改善含胸驼背的姿势,让上半身更挺拔,一举两得。
除了做这 3 个动作,脊柱外科医生还提醒大家,平时要注意避免 “伤颈习惯”。比如别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看手机时尽量把手机举到眼睛平视的高度,减少颈椎低头的幅度;上班用电脑时,调整椅子高度,让屏幕与眼睛平齐,每工作 1 小时就站起来活动 5 分钟,转转脖子、耸耸肩;晚上睡觉别用太高的枕头,枕头高度以躺下后颈椎能保持自然生理曲度为宜,一般跟拳头高度差不多就行,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枕头让颈椎 “受罪”。
最后要提醒大家,如果脖子响、僵硬的情况持续很久,做了动作也没缓解,甚至出现脖子疼、胳膊麻、头晕等症状,别硬扛,赶紧去医院找脊柱外科医生看看。医生会通过检查判断颈椎的情况,给出专业的治疗建议,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其实护颈就像养护一棵小树,平时多注意、多给它 “松松土”(做缓解动作),它才能长得挺拔健康。别等颈椎真的疼得受不了才重视,从现在开始,每天花 10 分钟做这 3 个动作,远离脖子响、僵硬的困扰,让颈椎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