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多重用药别踩坑!这样管理,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老年人多重用药别踩坑!这样管理,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张辉 河南省信阳市中医院药剂科
随着年龄增长,不少老年人会同时患上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每天需要吃好几种药。这种 “同时吃多种药” 的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 “多重用药”。虽然每种药都有治疗作用,但如果管理不当,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会 “打架”—— 也就是发生 “药物相互作用”,不仅会让药效降低,还可能引发头晕、恶心甚至更严重的健康问题。今天就来详细说说老年人多重用药该怎么管理,帮大家避开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一、先搞懂: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药物相互作用?
很多老年人觉得 “吃的药越多,病好得越快”,其实并非如此。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年轻人不一样,比如肝脏代谢药物的速度变慢、肾脏排泄药物的能力下降,这就导致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更长,浓度更容易升高。再加上同时服用多种药,不同药物在体内 “相遇” 的概率增加,发生相互作用的风险自然比年轻人高很多。
举个常见的例子:王爷爷有高血压和关节炎,每天吃降压药控制血压,最近关节炎加重,又自行买了止痛药吃。没想到吃了几天,血压突然降得太低,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的情况。去医院检查才知道,他吃的止痛药会影响降压药的效果,导致降压药 “太给力”,反而让血压过低。这就是典型的药物相互作用,不仅没治好关节炎,还让高血压的控制出了问题。
另外,有些老年人可能会同时看多个科室的医生,比如在心血管科看高血压,在骨科看关节炎,在神经内科看失眠。如果不同科室的医生不知道老人正在吃其他药,可能会开出成分相似或有相互作用的药,进一步增加风险。还有些老年人会相信偏方、保健品,把这些和处方药一起吃,殊不知很多保健品里的成分也会和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
二、药物相互作用有哪些危害?这 3 种情况最常见
药物相互作用的危害可轻可重,轻者可能只是有点不舒服,重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下面这 3 种常见的危害,老年人和照护者一定要警惕:
1. 药效降低:“吃了药,病却没好转”
有些药物放在一起吃,会让其中一种或几种药的效果变弱,甚至完全没效果。比如张奶奶有糖尿病,每天吃降糖药,血糖控制得不错。后来因为感冒,她吃了一种感冒药,结果发现血糖突然升高,怎么调降糖药剂量都没用。原来她吃的感冒药里含有 “糖皮质激素”,这种成分会抵消降糖药的作用,导致血糖失控。直到停了感冒药,血糖才慢慢恢复正常。
这种情况很容易被忽视,很多老年人会以为是 “病情加重了”,或者 “药不管用了”,其实是药物相互作用让药效打了折扣。如果不及时发现,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比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住、哮喘患者哮喘发作等。
2. 副作用增加:“吃药后,反而添了新毛病”
有些药物单独吃时,副作用很少,但和其他药一起吃,就会让副作用变得更明显。比如李爷爷有冠心病,每天吃抗凝血药预防血栓,后来因为血脂高,又加了一种降脂药。没过多久,他发现自己牙龈经常出血,刷牙时牙龈一碰就流血,有时候皮肤轻轻一碰也会出现淤青。去医院检查发现,他吃的抗凝血药和降脂药会相互作用,让抗凝血药的效果增强,导致凝血功能下降,容易出血。
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比如消化道出血(出现黑便)、脑出血(出现头痛、呕吐)等,甚至危及生命。
3. 出现新的不适:“以前没这毛病,吃药后反而有了”
还有些药物相互作用会产生新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既不是其中一种药单独吃时会出现的,也不是两种药副作用的简单叠加。比如刘奶奶有帕金森病,每天吃治疗帕金森的药,后来因为失眠,医生给她开了一种安眠药。吃了几天后,刘奶奶开始出现幻觉,总是说 “看到房间里有小虫子在爬”,晚上也睡不好,情绪变得很烦躁。医生检查后发现,她吃的帕金森药和安眠药会相互作用,影响大脑神经功能,导致幻觉出现。停了安眠药,换成另一种不会相互作用的助眠方式后,幻觉很快就消失了。
这种情况容易让老年人和照护者误以为是 “得了新病”,或者 “老年痴呆提前了”,从而延误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处理。
三、怎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这 5 个 “管理技巧” 要记牢
多重用药虽然有风险,但只要做好管理,就能有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下面这 5 个实用技巧,老年人和照护者一定要学会:
1. 准备一份 “用药清单”,看医生、买药时都带着
这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步。用药清单上要写清楚以下信息:
药物名称: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比如感冒药、止痛药)、保健品(比如钙片、维生素);
服用剂量:比如 “每天 1 次,每次 1 片”“每天 3 次,每次 5 毫升”;
服用时间:比如 “早餐后吃”“睡前吃”;
开药医生和用途:比如 “王医生(心血管科),降血压”“李医生(骨科),治关节炎”;
开始服用时间和是否有过敏史:比如 “2024 年 1 月开始吃,无过敏”“对青霉素过敏”。
这份清单要随时更新,比如加了新药、停了旧药,都要及时改。看医生时,不管是看哪个科室的医生,都要把清单带给医生看,让医生知道你正在吃的所有药,避免开出有相互作用的药。去药店买非处方药或保健品时,也要把清单给药师看,让药师帮忙判断是否能和正在吃的药一起吃。
2. 尽量 “固定一个医生” 或 “多科室医生沟通”
如果老年人同时有多种疾病,最好固定一个 “全科医生” 或 “家庭医生”,让这个医生统一管理所有用药。如果需要看专科医生(比如心血管科、神经内科),一定要告诉专科医生 “我正在吃 XX 药,是 XX 医生开的,用来治 XX 病”,并出示用药清单。
比如有位爷爷同时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他固定在社区医院的张医生那里看病,张医生知道他所有的病情和用药情况,每次调整药物时都会考虑是否和其他药有相互作用。偶尔需要去大医院看心内科,他也会把张医生开的用药清单带给心内科医生看,心内科医生会根据清单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开出冲突的药。
如果没有固定的医生,照护者可以主动和不同科室的医生沟通,比如把心血管科医生开的药告诉骨科医生,让骨科医生开药时避开有相互作用的成分。
3. 吃药前 “仔细看说明书”,重点关注 “药物相互作用” 部分
很多老年人吃药时,只看 “用法用量”,不看 “药物相互作用” 部分,其实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药品说明书上的 “药物相互作用” 部分,会明确写出 “本品不宜与 XX 药同时使用”“与 XX 药同时使用时需注意 XX” 等信息。
比如一种感冒药的说明书上写着 “本品不宜与降压药、降糖药同时使用,可能影响药效”,如果老年人正在吃降压药或降糖药,就不能吃这种感冒药,需要换一种不会相互作用的感冒药。
如果说明书上的内容看不懂,比如有很多专业术语,可以把说明书带给医生或药师,让他们帮忙解释。不要觉得 “说明书太长,懒得看”,或者 “医生开的药,肯定没问题”,毕竟医生可能不知道你正在吃的所有药,仔细看说明书能帮你多一道 “把关”。
4. 不要 “自行加药、减药或换药”,有问题先问医生
很多老年人觉得 “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不舒服了就自己加药,觉得 “药吃多了好得快”;或者觉得 “吃了药没效果”,就自己减药甚至停药;还有些老年人看到别人吃某种药效果好,就自己换成那种药。这些做法都非常危险,很容易导致药物相互作用。
比如有位奶奶有哮喘,每天吃哮喘药,最近觉得 “哮喘不常发作了”,就自己把哮喘药的剂量减半。结果没过多久,她因为感冒吃了一种消炎药,哮喘突然发作,比以前更严重。原来她减了哮喘药剂量后,身体对消炎药的敏感性增加,消炎药刺激呼吸道,引发了哮喘发作。
不管是加药、减药还是换药,都必须先咨询医生或药师,让他们根据你的病情和正在吃的其他药来判断是否可行。即使是吃了很多年的药,想调整剂量,也要先问医生,不要自行决定。
5. 定期 “整理药箱”,及时处理 “过期药、无用药”
很多老年人家里的药箱里,会有很多过期的药,或者已经不需要吃的药(比如以前生病开的药,病好了还剩下的)。这些药不仅没用,还可能被误吃,或者和正在吃的药混淆,增加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建议每 3-6 个月整理一次药箱,按照以下步骤做:
第一步:把所有药都拿出来,分类摆放,比如 “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 分开;
第二步:检查每一种药的有效期,过期的药直接扔掉(不要随意丢弃,很多社区有 “过期药品回收点”,可以送到回收点);
第三步:检查哪些药是 “已经不需要吃的”,比如医生已经让停的药、治疗临时疾病的药(比如感冒好了剩下的感冒药),这些药也可以处理掉;
第四步:把需要继续吃的药按 “服用时间” 整理,比如 “早餐后吃的药”“睡前吃的药” 分开装在药盒里,避免漏吃、错吃。
整理药箱时,照护者可以帮忙,尤其是视力不好、手脚不方便的老年人,避免他们误拿、误吃过期药或无用药。
四、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是药物相互作用,要及时就医
即使做好了管理,也可能出现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如果老年人在吃药后出现以下不适,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告诉医生 “正在吃的所有药”,让医生判断是否是药物相互作用:
突然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且以前没有这些情况;
原有病情突然加重,比如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突然升高或降低;
出现出血倾向,比如牙龈出血、皮肤淤青、黑便、呕血等;
出现精神异常,比如幻觉、烦躁、嗜睡、记忆力下降等;
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
不要觉得 “这些症状可能是老毛病了,忍忍就过去了”,很多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不适,如果及时发现并调整用药,很快就能缓解;但如果拖延,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总结:多重用药管理,“细心” 和 “沟通” 是关键
老年人多重用药并不可怕,只要做到 “细心管理” 和 “及时沟通”,就能有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无论是准备用药清单、固定医生,还是仔细看说明书、定期整理药箱,每一步都需要老年人和照护者的耐心和细心。
记住,药物是用来治疗疾病、保护健康的,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随便吃就行。遇到任何关于用药的疑问,都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不要自行决定。只有科学管理多重用药,才能让药物真正发挥作用,守护老年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