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腰僵硬、活动后才缓解?别误当 “劳损”,脊柱外科提醒警惕这种病

早上起床腰僵硬、活动后才缓解?别误当 “劳损”,脊柱外科提醒警惕这种病

王晓刚 濮阳市人民医院 脊柱外科

“早上醒来腰像被冻住一样,得慢慢挪着才能下床,活动半小时后又舒服了”—— 在骨科门诊,这样的描述每天都会听到。很多人把这种情况归咎于 “昨晚没睡好”“腰肌劳损”,随便贴张膏药就应付过去。但脊柱外科医生要提醒大家:如果这种 “晨僵” 症状持续超过 3 个月,且活动后缓解、休息后加重,千万别再当普通劳损,这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发出的早期信号。

一、先分清:普通劳损的 “僵” 和强直的 “僵” 差别很大

要想不耽误病情,首先得学会区分两种 “腰僵” 的本质不同。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快速判断:

从持续时间来看,普通腰肌劳损的僵硬通常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就能缓解。比如前一天搬重物、久坐加班后,早上起来可能会腰酸僵,但伸个懒腰、走几步路,很快就能恢复正常。而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晨僵,持续时间往往超过 30 分钟,严重时甚至需要 1-2 小时才能逐渐 “解冻”,活动越充分,缓解越明显。

从伴随症状来说,劳损一般只有局部酸痛僵硬,不会影响其他部位。但强直的晨僵常常伴随 “连锁反应”:可能同时出现臀部疼痛、大腿根酸痛,甚至夜间翻身时腰背部像被针扎一样疼,部分人还会有足跟痛、虹膜炎(眼睛发红疼痛)等容易被忽视的症状。

从发作规律上看,劳损的僵与劳累直接相关,休息后能明显改善,不会每天固定发作。而强直的晨僵有 “昼轻夜重” 的特点,越休息越僵硬,活动后反而轻松,且会每天准时 “报到”,阴雨天或受凉后可能加重。

45 岁的张先生就曾踩过这个坑。他是一名货车司机,两年前开始出现晨僵,总觉得是开车久坐累的,贴膏药、按摩都没效果。直到后来出现半夜疼醒、无法弯腰系鞋带的情况,才去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此时他的骶髂关节已经出现了骨质破坏。

二、为什么会得强直性脊柱炎?不是 “累出来的”,这些因素在作祟

很多人听到 “强直性脊柱炎” 会误以为是 “累出来的职业病”,但其实这种病和劳损没有直接关系,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简单说就是免疫系统 “认错人”,把自己的关节当成敌人攻击了。目前医学上认为,它的发病主要和三个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是重要诱因。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90% 以上都携带一种叫 “HLA-B27” 的基因。如果你的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有这种病,那你患病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 10-20 倍。但并不是说携带这个基因就一定会发病,它更像是 “种子”,需要外界因素 “浇水” 才会发芽。

环境因素也少不了。长期处于潮湿寒冷的环境、反复感染(比如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都可能诱发疾病。有研究显示,经常久坐、缺乏运动的人,发病风险会增加,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办公室人群容易中招 ——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让脊柱关节得不到充分活动,免疫系统更容易攻击这些 “不动的部位”。

此外,性别和年龄也有明显影响。这种病多见于 15-40 岁的青壮年,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 3-4 倍。很多男性患者早期因为 “怕麻烦”“觉得扛扛就过去”,往往比女性更容易延误治疗。

三、别等 “弯腰受限” 才就医!这些检查能早发现

强直性脊柱炎被称为 “隐形杀手”,因为它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误诊为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甚至风湿。但它的进展却很迅速,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导致脊柱强直、驼背畸形,甚至影响呼吸功能。因此,出现可疑症状后,及时做这三项检查至关重要:

首先是骶髂关节检查。骶髂关节(腰部下方连接脊柱和骨盆的关节)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先侵犯的部位,通过 X 光片、CT 或磁共振(MRI)就能发现早期病变。其中 MRI 最敏感,能在发病 3 个月内就检测出关节水肿、炎症,而 X 光片往往要等到发病半年以上才能看到骨质变化,所以怀疑患病时,优先选 MRI 检查。

其次是血液检查。主要看两项指标:一是 HLA-B27 基因检测,虽然不是所有阳性者都患病,但阴性者患病概率不到 1%,能帮助快速排查;二是炎症指标(血沉、C 反应蛋白),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这两项指标会明显升高,能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最后是临床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 “4 字试验”(平躺时一条腿屈膝放在另一条腿上,按压膝盖看是否疼痛)判断骶髂关节是否受累,还会检查脊柱的活动度,比如弯腰、转身是否受限,这些简单的检查能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觉得 “只有腰僵不算大病”,等到出现脊柱变形才去医院,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临床上,发病 1 年内开始治疗的患者,90% 能控制病情进展;而发病超过 5 年才治疗的,一半以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脊柱强直。

四、确诊后别慌!治疗 + 防护,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听到 “强直性脊柱炎”,不少人会陷入恐慌,觉得 “会变成驼背,再也不能正常活动”。但脊柱外科医生要告诉大家:这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只要规范治疗、做好日常防护,绝大多数患者都能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不会发展到 “强直” 的地步。

治疗方面,要遵循 “药物 + 运动” 的核心原则。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进展),严重时可能需要生物制剂,具体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千万别自行停药或换药。

运动比药物更重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最怕 “不动”,越不动关节越容易僵硬。推荐每天做 3 种运动:一是拉伸类,比如靠墙站立(后脑勺、双肩、臀部贴墙,保持 5 分钟)、猫式伸展(跪姿,交替弓背和塌腰),能改善脊柱灵活性;二是力量类,比如平板支撑、臀桥,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保护脊柱;三是有氧运动,比如游泳、骑自行车,既能锻炼全身,又不会给脊柱带来过大压力。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剧烈运动(如篮球、举重)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比如久坐 1 小时就要起身活动 5 分钟。

日常防护也有讲究。睡觉要选中等硬度的床垫,太软会让脊柱塌陷,太硬会压迫关节,最好能保持脊柱自然生理曲度;注意保暖,避免腰背部受凉,潮湿天气可以用热水袋热敷;搬重物时要先蹲下,让物品靠近身体,用腿部力量起身,别直接弯腰用力,减少脊柱损伤风险。

此外,定期复查必不可少。建议每 3-6 个月做一次炎症指标检查和脊柱影像学检查,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只要坚持规范管理,很多患者的病情能长期稳定,甚至可以正常结婚生子、从事喜欢的工作。

五、最后提醒: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如果你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别再犹豫,立刻去脊柱外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晨僵持续超过 30 分钟,且每天发作,超过 3 个月;腰背部疼痛,夜间加重,活动后缓解;同时出现臀部、足跟、膝关节疼痛;脊柱活动受限,比如弯腰摸不到脚尖、转身困难;出现眼睛发红、疼痛、视力模糊(可能合并虹膜炎)。

腰是人体的 “顶梁柱”,晨起腰僵不是小事,更不是 “扛一扛就能过去” 的劳损。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大家擦亮眼睛,早识别、早检查、早治疗,别让 “强直性脊柱炎” 悄悄偷走你的脊柱健康。记住:对待脊柱疾病,重视永远比拖延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