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过敏高发,这些中药帮你缓解皮肤不适
春季过敏高发,这些中药帮你缓解皮肤不适
刘明 河南省桐柏县人民医院
随着春季的到来,万物复苏,大自然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对于许多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春季却是一个充满困扰的季节。花粉、柳絮等过敏原大量飘散在空气中,加上气温变化较大,皮肤过敏的发病率急剧上升。皮肤瘙痒、红肿、起疹子等不适症状不仅影响美观,还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对抗春季皮肤过敏的过程中,中医药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许多中药具有抗过敏、抗炎、调节免疫等功效,能够有效地缓解皮肤不适,且副作用相对较小。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这些能够帮助我们在春季抵御皮肤过敏的中药良方。
常见春季皮肤过敏症状及原因
在春季,皮肤过敏的症状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就是皮肤瘙痒,那种难以忍受的痒感常常让人忍不住搔抓,结果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同时,皮肤红肿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局部皮肤会出现明显的发红、肿胀,看起来十分显眼。还有一些人会出现皮疹,可能是红斑、丘疹、水疱等不同形态,密密麻麻地分布在皮肤上。
导致春季皮肤过敏的原因较为复杂。首先,花粉是春季最主要的过敏原之一。春季百花盛开,各类花粉在空气中大量传播,当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到这些花粉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 “敌人”,从而启动免疫反应,导致皮肤过敏症状的出现。其次,柳絮也不容忽视。漫天飞舞的柳絮很容易附着在皮肤表面,刺激皮肤,引发过敏。此外,春季气温变化频繁,皮肤的适应能力面临挑战,容易出现敏感状态。再加上一些人在春季过度清洁皮肤,破坏了皮肤的屏障功能,使得皮肤更容易受到过敏原的侵袭。
具有抗过敏功效的常见中药
防风
防风是一味常用的解表药,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在对抗皮肤过敏方面,防风能够有效疏散风邪,缓解因风邪侵袭肌肤导致的皮肤瘙痒、皮疹等症状。现代研究表明,防风中含有的多种化学成分,如色原酮类、香豆素类等,具有显著的抗过敏、抗炎作用。这些成分可以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减轻过敏反应对皮肤的刺激。
在使用防风缓解皮肤过敏时,可以将防风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例如,经典的方剂消风散中就包含防风,它与荆芥、蝉蜕、苦参等药物一同发挥作用,能够疏风除湿、清热养血,对于治疗风疹、湿疹等皮肤过敏病症有很好的效果。一般来说,防风的常用剂量为 5 - 10 克,可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适当调整。在煎药时,常规煎煮即可,先将药材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用武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煎。
蝉蜕
蝉蜕是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味甘,性寒,归肺、肝经。它具有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的功效。在皮肤过敏的治疗中,蝉蜕主要起到疏散风热、透疹止痒的作用。其能够帮助透发肌表的邪气,使过敏引起的皮疹能够顺利透发出来,从而减轻皮肤的不适症状。
蝉蜕的抗过敏作用机制与它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其中的甲壳质等成分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和抗过敏活性。在临床应用中,蝉蜕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各种皮肤过敏疾病。比如,在治疗风热型荨麻疹时,可将蝉蜕与金银花、连翘、薄荷等清热疏风的药物一起使用。蝉蜕的用量一般为 3 - 6 克,质地较轻,煎药时可后下,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
地肤子
地肤子为藜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辛、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它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对于皮肤过敏引起的瘙痒、湿疹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地肤子能够清除体内的湿热之邪,同时又能祛风止痒,从内外两个方面改善皮肤过敏的状况。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地肤子中含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过敏、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在治疗皮肤过敏时,地肤子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药物配伍。例如,将地肤子与白鲜皮、苦参、黄柏等清热燥湿的药物搭配,可增强治疗湿疹、皮炎等皮肤过敏疾病的效果。地肤子的常用剂量为 9 - 15 克,煎服即可。
白鲜皮
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味苦,性寒,归脾、胃、膀胱经。它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在皮肤过敏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白鲜皮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皮肤瘙痒、湿疹、疥癣等病症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湿热毒邪,改善皮肤的过敏状态。
白鲜皮的抗过敏作用得益于其含有的多种活性成分,如白鲜碱、梣酮等,这些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炎症。在临床实践中,白鲜皮常与地肤子、苦参、防风等药物配伍使用。比如,在治疗过敏性皮炎时,可将白鲜皮与其他几味药组成方剂,以增强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功效。白鲜皮的用量一般为 5 - 10 克,煎服即可。
中药治疗皮肤过敏的常用方剂
消风散
消风散出自《外科正宗》,是治疗皮肤过敏的经典方剂。其药物组成包括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苍术、苦参、石膏、知母、当归、生地黄、胡麻仁、木通、甘草等。该方剂具有疏风除湿、清热养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疹、湿疹等皮肤过敏病症。
方中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疏风散邪,使风邪从肌肤外透,为君药。苍术祛风燥湿,苦参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石膏、知母清热泻火,共为臣药。当归、生地黄、胡麻仁养血活血,滋阴润燥,寓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之意,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配伍严谨,既能疏风除湿,又能清热养血,对于风热或风湿之邪侵袭人体,浸淫血脉,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而致的皮肤过敏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在使用消风散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一般来说,可将药材加水煎煮,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但具体的用药剂量和疗程还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源自《究原方》,由防风、黄芪、白术三味药组成。该方剂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虽然它并非专门针对皮肤过敏的方剂,但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能够起到预防和辅助治疗皮肤过敏的作用。
方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为臣药。防风走表而散风邪,与黄芪、白术相配,既能固表止汗,又能祛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共为佐药。三药合用,补中有散,散中有补,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玉屏风散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对于一些容易反复出现皮肤过敏的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玉屏风散进行调理。一般可将药材制成散剂或丸剂,也可加水煎煮后服用,具体的用法用量需遵医嘱。
中药外用缓解皮肤过敏
除了口服中药,中药外用也是缓解皮肤过敏症状的有效方法。中药外用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病变部位,迅速发挥药效,减轻皮肤的不适。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是将药物加水煎煮后,利用蒸汽熏蒸皮肤,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再进行洗浴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皮肤过敏,可选用具有祛风止痒、清热燥湿功效的中药进行熏洗。例如,将防风、蝉蜕、地肤子、白鲜皮、苦参各适量加水煎煮,先用药液蒸汽熏蒸过敏部位,待温度适宜后,用毛巾蘸取药液轻轻擦拭或浸泡过敏部位。这种方法能够使药物直接渗透到皮肤内部,缓解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熏洗的时间一般为 15 - 20 分钟,每天 1 - 2 次,具体次数可根据病情调整。但需注意,皮肤有破损、溃疡者不宜使用熏洗法,以免引起感染。
中药药膏
中药药膏是将中药研制成膏状,直接涂抹于皮肤过敏部位的一种外用剂型。许多中药药膏都具有抗炎、止痒、消肿等作用。比如,含有地肤子、蛇床子、黄柏等成分的药膏,对于治疗湿疹、皮炎等皮肤过敏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在使用中药药膏时,要先将皮肤清洗干净,然后取适量药膏均匀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使药物充分吸收。一般每天涂抹 2 - 3 次,涂抹的厚度要适中,不宜过厚或过薄。在使用前,最好先在小面积皮肤上试用,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
日常预防春季皮肤过敏的方法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皮肤清洁是预防皮肤过敏的重要措施。在春季,要勤洗澡、勤换衣物,尤其是外出后,要及时清洗皮肤,去除附着在皮肤上的花粉、灰尘等过敏原。同时,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打扫房间,更换床单、被罩等,减少尘螨等过敏原的滋生。
合理饮食
饮食对于皮肤的健康也有着重要影响。在春季,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鲜、芒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西兰花、橙子、苹果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皮肤的抵抗力。此外,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抗过敏作用的食物,如红枣、蜂蜜等。红枣中含有环磷酸腺苷,具有抗过敏作用;蜂蜜中含有一定量的花粉粒,经常食用可以使机体对花粉过敏产生一定的抵抗力。
做好防护措施
在花粉、柳絮飞扬的季节,外出时要做好防护措施。可以佩戴口罩,选择具有良好过滤效果的口罩,能够有效阻挡花粉、柳絮等过敏原进入呼吸道。同时,还可以佩戴眼镜,减少过敏原对眼睛的刺激。尽量避免在早晨、傍晚等花粉浓度较高的时段外出,减少接触过敏原的机会。如果要进行户外活动,最好选择在雨后,此时空气中的花粉浓度会相对较低。
春季皮肤过敏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困扰,但通过了解和运用中医药知识,我们可以找到有效的缓解方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能够大大降低皮肤过敏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