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中医护理学,日常起居里的养生密码
跟着中医护理学,日常起居里的养生密码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病区 刘雯雯
一、引言
中医护理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数千年的养生智慧。在日常起居的点滴之中,中医护理学蕴含着诸多独特的养生密码,这些密码是古人对生命与自然关系深刻洞察的结晶。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深入挖掘并运用中医护理学在日常起居里的养生密码,对于维护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起居有常:顺应自然节律的养生基石
(一)遵循昼夜阴阳变化
中医强调人体应顺应昼夜阴阳的消长变化来安排起居。《黄帝内经》中记载“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即夜晚阳气潜藏,阴气旺盛,人体应进入睡眠状态以养阴;白天阳气升发,阴气渐消,人体应保持清醒以养阳。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导致阴阳失调,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等。因此,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是顺应自然节律、维护身体健康的基础。
(二)适应四季更替规律
四季更替,气候各异,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医护理学倡导根据四季特点调整起居。春季阳气初升,应晚睡早起,广步于庭,以助阳气生发;夏季阳气旺盛,宜晚睡早起,适当午休,避免过度劳累;秋季阳气渐收,应早睡早起,与鸡俱兴,收敛神气;冬季阳气潜藏,要早睡晚起,必待日光,以养藏体内阳气。遵循四季起居规律,能使人体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统一,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三、饮食有节:调和脏腑气血的养生关键
(一)合理搭配,营养均衡
中医饮食调养注重食物的性味归经和营养搭配。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的性味对人体脏腑有不同的作用。日常饮食应做到荤素搭配、粗细结合,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例如,五谷为养,可提供人体所需的基础能量;五果为助,能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五畜为益,富含优质蛋白质;五菜为充,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二)定时定量,避免过饥过饱
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进食,有助于脾胃的正常运化。若饮食不节,过饥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导致营养不良、身体虚弱;过饱则会加重脾胃负担,损伤脾胃功能,引发积食、消化不良等问题。此外,还应注意饮食的冷热适宜,避免过食生冷或过热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或灼伤胃阴。
(三)因人制宜,辨证施食
不同体质的人在饮食上应有所区别。阳虚体质者宜多食温热性食物,如羊肉、桂圆、韭菜等,以温补阳气;阴虚体质者可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雪梨等,以滋养阴液;气虚体质者可常食山药、红枣、糯米等健脾益气之品;湿热体质者宜食清热利湿的食物,如冬瓜、薏苡仁、赤小豆等。根据个人体质特点进行饮食调养,能更好地调和脏腑气血,达到养生的目的。
四、情志调畅:保持身心和谐的养生秘诀
(一)认识情志与脏腑的关系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分别对应心、肝、脾、肺、肾五脏。过度的情志刺激会损伤相应的脏腑,导致疾病的发生。例如,大怒伤肝,可引起肝气郁结,出现胸胁胀痛、头晕目眩等症状;过思伤脾,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
(二)掌握情志调节的方法
保持情志调畅对于养生至关重要。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如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音乐等,以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加强人际交往,与亲朋好友交流沟通,分享快乐,分担烦恼;学会自我心理调适,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要保持冷静,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法放松身心,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五、运动适度:激发经络气血的养生动力
(一)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中医强调运动要适度,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健身运动,动作柔和缓慢,注重呼吸与动作的配合,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体质。年轻人可以选择一些强度稍大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篮球等,但要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老年人则适合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较为舒缓的运动。
(二)把握运动的时间和强度
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也需合理把握。一般来说,早晨空气清新,适合进行一些轻松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有助于唤醒身体,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傍晚时分,人体的生理机能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可以进行一些稍强度的运动,但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过度疲劳。运动强度应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因为过度出汗会损伤人体的津液和阳气。
六、环境适宜:营造健康生活的养生保障
(一)居住环境的优化
良好的居住环境对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居住环境应保持空气清新、流通,温度、湿度适宜。避免居住在潮湿、阴暗、通风不良的地方,以免湿邪、寒邪侵袭人体,引发关节疼痛、风湿病等疾病。同时,要注意居住环境的整洁卫生,定期打扫房间,清理垃圾,减少细菌、病毒的滋生。
(二)自然环境的顺应
中医提倡人们要顺应自然环境,多接触大自然。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水等对人体的健康有益。经常到户外散步、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 D 的合成,增强骨骼健康;呼吸新鲜空气,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缓解压力。此外,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体也有不同的影响,如山林中空气清新,富含负氧离子,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海边气候湿润,能滋润肌肤,缓解呼吸道疾病症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自然环境进行养生保健。
七、结论
中医护理学在日常起居里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密码,这些密码涵盖了起居、饮食、情志、运动和环境等多个方面。通过遵循这些养生原则和方法,人们能够更好地顺应自然规律,调和脏腑气血,保持情志调畅,激发经络气血,营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从而实现身心的和谐与健康。在现代社会,我们应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医护理学的养生智慧,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做出贡献。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应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对中医护理学的养生理论和实践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